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介绍 >> 正文 >> 正文

永乐大帝朱棣陵寝差点被人盗,牌位差点被移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4/12/18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洪武三年,受封为燕王,镇守北平。建文元年发动靖难之役,历时四年登上皇位,改元永乐,史称永乐大帝。在位期间沿用洪武政策,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并正式设置内阁和东厂并迁都北京。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外交上派郑和下西洋。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经济上疏浚大运河。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朱棣即位后甚有功绩,使明朝国力进一步强盛,开疆拓土,亲征蒙古,称其为千古一帝也不为过。然而朱棣死后,两次被人惦记,一次是自己的牌位差点被移除太庙,另一次是陵寝差点被盗。但这两次都有人为朱棣挡了下来,可谓是大明的幸运儿。其一,牌位差点被移出太庙说到太庙就不得不说另一件事,那就是朱棣原本庙号是明太宗,世称太宗皇帝,为何后来变成了明成祖?也正是因为变成了明成祖,朱棣的牌位才得以永远供奉在太庙之中。明正德皇帝朱厚照驾崩后,由于没有子嗣,太后与大臣决议由兴献王之子朱厚熜继承皇位,也就是嘉靖皇帝。嘉靖帝即位之初,尚不能完全掌握权力,于是搞了一个大礼议事件。嘉靖帝认为自己当了皇帝,肯定也要追封一下自己的父亲啊,大礼议事件持续多年,最终嘉靖帝获胜,追封其父为“明睿宗”,供奉太庙。然而按照昭穆制度,太庙正殿只能供奉七位皇帝,所以这时不得不挪出一位,按照礼制宗法,开国皇帝庙号为祖,是永远供奉在太庙正中,那要挪出一位帝王,就到了明太宗朱棣(建文帝没有庙号,直至南明时才被追封)。嘉靖帝虽然赢得了大礼议,但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挪走永乐大帝的牌位,于是为朱棣改了庙号与谥号,朱棣被改为明成祖,永远供奉太庙,万世不祧。所以最终,明仁宗朱高炽的牌位被挪出太庙。这第一枪,是朱高炽为朱棣挡了。其二,陵寝差点被盗朱棣死后葬入明十三陵的长陵,几百年后,乾隆初年,乾隆来祭拜明陵。乾隆说是来祭拜明陵,其实心里别有打算,此时乾隆的陵寝正在修建,缺少优良的楠木,而明陵所用的楠木都是质地优良的金丝楠木。乾隆在朱棣长陵的隆恩殿逗留许久,心里思考着如何盗“木”,最终,乾隆打着修葺明陵,拆旧换新的口号,盗取了明永陵的楠木,而明永陵的主人正是差点把朱棣牌位移出太庙的嘉靖皇帝。这有点因果轮回的意味了,嘉靖帝差点把朱棣的牌位移出太庙,无奈给朱棣改了庙号,明仁宗朱高炽成了最终的中枪者。百年后,乾隆盗取明陵楠木,看了朱棣的长陵却盗了嘉靖的永陵,不得不说朱棣真是大明的一个幸运儿。而盗木的乾隆最终也没好到哪里去,最终被孙殿英所盗,如今甚至被开辟成景点。参考文献:《明史》、《清史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