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介绍 >> 正文 >> 正文

皇帝安葬后地宫关闭,最后一个工匠咋出来别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4/12/28
儿童医院白癜风外用药 https://m.39.net/disease/a_6153400.html

“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史记》

在古代的人认知里,他们相信灵魂的存在,人死之后并不会完全消失,消散的只是肉体,而人的灵魂还会留在世上活着转世投胎。在这种迷信思想的影响下,古人对于葬礼看得格外重要。

作为封建时期的最高权力掌握者,皇帝的不论是葬礼还是坟墓规模都是最高规格的。一个陵墓往往要修建十几年,很多皇帝在刚刚坐上皇位时,就已经开始准备陵墓的修建,此时就会派遣不少工匠和奴隶去墓地。

这些修建陵墓的人,命运一般都很凄惨,因为古代有着殉葬的习惯,而且为了保密,几乎工匠和奴隶都会被困在坟墓里,成为殉葬品的一部分。所以皇帝安葬后地宫被关闭,最后一个工匠咋出来?别小看古人的智慧,他们往往会想办法留下生机。

保护陵墓

古代盗墓的事件有不少,尤其是一些皇陵和高官贵族的陵墓,因为这些人生前有权也有钱,陵墓里的陪葬品都十分丰富,而且都是些宝物。

对于盗墓人来说,同样都是花费心思盗墓,这种陵墓的收益更高。所以在建造陵墓的同时,这些皇族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盗,会在墓里设置一些机关,这样可以很有效地阻挡外来者进入。

但这些工匠都曾参与过机关的设计以及建设,这些人如果活着出去泄露了,那这些机关也没有什么设置的必要了,所以参与建设陵墓的工匠,最后都会被困在墓里,成为陪葬品的一部分。

对工匠来说,自己辛辛苦苦劳作好多年,好不容易陵墓完工了,自己得不到奖赏不说,还得搭上自己的性命,于是很多工匠都会在其中留下一些手段,这样即使墓门关闭,也能让自己有逃出去的可能。

这里以明定陵为例,或许能找到一些,古代工匠是如何给自己创造活下去的机会的手段。

奇思妙想

明定陵是明神宗的陵墓,是明朝十三陵之一。而最初对定陵进行考古性挖掘时,地宫大门如同一道关卡,让所有的在场工作人员无法抉择。

一时间没有进入的办法,如果强行爆破进入,会对陵墓有一定的破坏性,但外边又没有任何可以打开大门的东西。于是有工作人员认为,这道门应该不是从外边开的,而且应该是由一种特殊的机关控制墓门关闭。

而这种从内部制造机关,关上墓门的神奇方法,并不是仅此一处。在之前的考古工作中,在北京地区发现的一些陵墓中,也有从内部采用机关关门的,那些墓葬大多采用巨大的石球顶住大门,事先在墓门前做好一个坡道,把石球放在坡道上用东西挡住。

等到送葬的人都出去之后,用绳索或者其他东西把坡道上的阻挡物抽开,石球就顺着坡道滚下,墓门就会被石球重重抵住,这些石球大多重量都很夸张,一般人用蛮力也无法推开。

于是工作人员就根据这个思路研究定陵的装置,在经过数天的观察之后,大家发现了定陵机关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叫做“自来石”的方法。

这种方法和石球抵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自来石是把事先做好的石条,使用特殊方法固定在石槽上,等到人都退出大门之后,石条顺着石槽倾斜下滑,然后落在墓门背后,成为挡住外人的机关。而工匠则可以不用待在坟墓里关门,而是从外边离开,这样就可以保全性命。

破解之法

虽然已经了解了定陵的机关排布,但是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如何从外部破解这个机关实在是一个大难题。

虽然可以使用炸药或者破碎锤之类的暴力手段,但对于古墓的完整性有影响,不到万不得已,这种办法是不能用的。于是他们开始去古籍里查找,看看在一些历史记载里能不能找到解决办法。

有人在《明季北略》中发现一件事,当时崇祯帝看到军队已经攻到京城,无奈之下自杀身亡。但当时崇祯帝并没有自己的陵墓,后人下葬时找到了田贵妃的陵墓,把崇祯帝和周皇后都下葬进去,但是田贵妃的陵墓也是有机关存在,古人是如何把崇祯等人放进去的?

原来古人制作了一种拐打钥匙,利用这种形状特殊的钥匙,可以从墓门缝隙里放进去,然后把石条勾起来,这样墓门就打开了。古人的智慧实在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制造了非常严密的守墓机关,又用更加巧妙的构思,想出了破解之法。

参考资料:《史记》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