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介绍 >> 正文 >> 正文

明长陵被发掘了吗都有哪些珍贵文物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5/1/23

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建于永乐七年(年),地宫于永乐十一年(年)建成,地面建筑于宣德二年(年)3月完工。由于长陵一直没有被发掘,所以,目前为世人所知的长陵文物就是地面建筑。

发掘不成的长陵

年,《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递交到中央。获批后,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和北京市副市长、明朝历史研究专家吴晗,就开始了对长陵的发掘工作,由于始终没有找到地宫入口,故改而发掘定陵,也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长陵的神道就是十三陵的主神道,是其他十二座帝陵必经之路。

明代建筑的实物历史

明长陵的整体布局为“前方后圆”,前面的方形部分由三进院落组成。第一进院落,包括陵门、神库、神厨和碑亭;第二进院落,包括祾恩殿、殿门、西庑配殿和神帛炉,是长陵的主要建筑;第三进院落,包括宝城和明楼。下面一起来捋捋长陵的主要建筑。

陵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乐帝后的场所,建在汉白玉雕刻成的三层台基上,金砖铺地。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着皇帝“九五”之尊。殿内所有木料皆为金丝楠木,其中直径1米多,高10多米的32根金丝楠木柱尤为珍贵,目前这一一根柱子价值20几个亿,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这个大殿抛却文物价值不说,价值几何?永乐皇帝铜像位于殿中央的九龙宝座上,形象逼真,做工精湛考究。

祾恩门:为祾恩殿殿门,始于嘉靖十七年(年),是世宗朱厚熜命名的。祾恩门为单檐歇山顶形制,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檐下斗拱为单翘重昂七踩式,与宋清做法都不相同。

两柱牌楼门:又称棂星门,两边石柱顶部各雕一坐龙(两龙相对)。柱间木构部分是民国二十四年(年)时仿景陵制增加的。

长陵明楼:明楼曾是前、后、左、右四面对称设置,后来在修缮中改变了结构。现存明楼的上下两檐之间,在南面一侧有华带式木榜额,书“长陵”两金字,楼内正中立有“圣号碑”。

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评价说:“明十三陵建筑价值极高,长陵的楠木殿其规模是全国唯一的,石雕精湛,明十三陵无论是从建筑形式,还是建筑结构,或建筑艺术上看,是明代建筑的实物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