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湖北明显陵提起明皇陵大家首先会想到北京的十三陵,其实,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除明惠帝朱允炆无陵墓外,共有二十一座帝陵,分别是朱元璋高祖、曾祖、祖父祖陵在江苏泗洪,朱元璋父母皇陵在安徽凤阳,明太祖朱元璋孝陵在江苏南京,太子朱标死后也被追为皇帝,据说另外就是北京的十三陵了,实际上那里埋了十四位皇帝,叫十四陵可难更确切,分别是成祖朱棣的长陵、仁宗朱高炽的献陵、宣宗朱瞻基的景陵、英宗朱祁镇的裕陵、代宗朱祁钰的景泰陵、宪宗朱见深的茂陵、孝宗朱祐樘的泰陵、武宗朱厚照的康陵、世宗朱厚囱的永陵、穆宗朱载厚的昭陵、神宗朱翊钧的定陵、光宗朱常洛的庆陵、熹宗朱由校的德陵、思宗朱由检的思陵。还有一座就是奇特的帝陵就是明追谥恭睿献皇帝朱佑杬的陵墓。在湖北省钟祥县城北7.5公里的纯德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显陵的墓主朱祐杬生前为兴献王,死后葬于松林山,明正德16年武宗驾崩,因其无子嗣,慈寿皇太后与首辅大学士杨廷和遵奉“兄终弟及”之祖训,遗命“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年号为嘉靖,后朱厚熜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3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余人,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体系,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此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驾崩建设才停止。明朝同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一样提倡“厚葬以明孝”,每当皇帝驾崩,不惜用大量的财力、人力为其建造巨大的陵墓。这些陵墓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灵魂信仰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一个时期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同时,这种动用国家力量建造的陵墓,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和营造工艺水平明显陵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并且是明嘉靖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物证,其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对于研究明嘉靖初年的社会思想、信仰和一些政坛首脑人物的命运具有重要作用。年,明显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朝那些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