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东亚文明台风送我游大明一个朝鲜人眼中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5/7/28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www.wzqsyl.com/m/
这在中国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与实践,但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朝鲜认真推行了这一礼法图片来源网络

就算不尽善尽美,崔溥依然十分感激这次拯救了他一行人的明朝,虽然他的行李衣物早就几乎全被水贼抢走,但他先解下一件衣服送给许清,又再解下一件送给一路相陪的顾壁,随从都劝他再送就只剩一件布衣了,崔溥却说接下来会日渐炎热,一件布衣就够,坚持要以此表明自己的心意:“且蛇鱼感恩亦欲报之,而况于人乎!”顾壁原是不想收下,但崔溥以韩愈留衣之典相劝:“临别留衣即古人之意也。”顾壁这才收下。

朝鲜王朝缠枝西番莲纹纱地腰线贴里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网络

进京面圣后,明朝皇帝果然体恤崔溥一行大难不死又千里跋涉的不易,赐下众多精美衣物,并派人着手安排护送崔溥走完最后的回国路,历尽艰险的崔溥在北京突然病倒,也有太医及时前来用药诊治。就在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还为获得赏赐飘飘然时,崔溥还特意告诫他们:“帝之抚我赏我,都是我王畏天事大之德,非汝等所自致。汝其勿忘我王之德,勿轻帝赐,勿坏勿失勿卖以为他人之有,使汝子孙世守,永为宝藏也。”

江阴青阳明邹令人墓出土明金嵌宝凤凰挑心江阴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网络

回到李朝,当时的朝鲜国王是知名的明君成宗李娎,他嘉奖崔溥在明朝的表现是“跋涉死地亦能华国”,并要求崔溥尽快把自己的明朝之行完整写下并呈下来。崔溥不敢怠慢,数日内就写下了长达三卷,五万余字的《漂海录》,成宗看了十分满意,准备进一步给崔溥加官晋爵,本来应该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司谏院接到成宗的旨意,却拒绝执行。

高丽大学校藏铜活字印本《漂海录》是已经存世《漂海录》中版本最早的图片来源网络

与崔溥的立身准则一致,司谏院的官员援引《朱子家训》为据:“三年之丧,夜则寝于尸旁。”崔溥身处父亲的丧期,为父守丧才是头等大事,虽然突遭变故,但回国后若是向国王立刻请示,先回家守丧,丧期过后再写《漂海录》,国王怎么会不答应呢?可是崔溥却丝毫不急,先留京写完了《漂海录》,这是“殊无哀痛之心有愧名教”,所以司谏院拒绝发放署经,崔溥也就无法升官上任,就连成宗也没辙。

韩国京畿道博物馆藏朝鲜官员像图片来源网络

若这事就此罢休,或许也不算什么,但它成了个定时炸弹般的隐患,每到崔溥将要升迁的场合马上就会被翻出来批驳。其实凭崔溥的才学和气节,并不汲汲于名利,此番大明之行并带回第一手资料的功劳不能带来高官厚禄,崔溥也并不计较,然而崔溥最终死于非命,却是更早就有了祸根。

明史中记载:“成化十七年,娎奏继妃尹氏失德,废置,乞更封副室尹氏。从之。十九年四月封娎长子?为世子。弘治七年十二月,娎卒,赐谥康靖。明年四月,封?为国王,妻慎氏为王妃。”朝鲜作为明朝的藩属国,其国王、王妃、世子等的废立均需有明朝皇帝首肯,才具有正当性。从这简练的记载中可知,迎接崔溥时,成宗的余生已所剩无几,继位的是他早就被立为世子的长子李?,然而这段记载没有明说的是,被成宗以失德废掉的王妃尹氏,就是李?的生母。李?即位后,便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暴君——燕山君。

朝鲜王朝李寿民《松鹰图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网络

成宗李娎的废妃尹氏在朝鲜正史记载中多有恶名,善妒失德,举止无礼,又以巫蛊之法欲谋害后宫是她被废的主要原因,后来成宗为免除后患直接将她赐死。然而事实上,对尹氏的指控多出自成宗及成宗之母昭惠王后之口,毕竟失德无礼之类的罪状可以捏造,巫蛊更是无法排除栽赃陷害的可能,因此尹氏也极有可能只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朝鲜王朝卞相壁《雀猫图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网络

被废后的尹氏无比冤屈,据说她被迫服毒时,吐出鲜血沾染了锦帕,要求母亲申氏将此转呈给世子李?,让他长大后为母报仇申冤。尹氏在李?四岁时被废,三年后被赐死,自幼性情粗暴且厌学的李?由此更添心魔,继位后便在外戚权臣挑唆下,掀起戊午士祸、甲子士祸,屠戮朝臣,崔溥不幸被卷入期间,先在戊午士祸中受牵连被流配咸镜道端州,最终在甲子士祸中遇害。

崔溥与许清等人分别时,他们与崔溥已建立了亲密的情谊,于是他们惜别道:“我与足下,千载一时,万里一见,一别两地,无复再见。”没想到,竟是一一语成谶。

送朝天客归国诗章图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网络

而《漂海录》的“谶兆”似乎也不止于此。崔溥在旅途中也见过长城——“山海关以东,又筑长墙,置堡子,以防野人。”这里的“野人”,包括彼时尚在山海关外的女真族,后来他们建立后金,继而改国号为清,最终取代了明朝的统治,也就终结了明朝与朝鲜的藩属关系。

(明)仇英《秋猎图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崔溥之后,万历年间,朝鲜遭到了丰臣秀吉主导的来自日本的侵略,朝鲜军民虽拼死抵抗,但实在不敌日军的猛烈攻势,很快全境几乎沦陷,朝鲜宣祖李昖逃到中朝边境,穷途末路之下只得派人向宗主国明朝求救:“与其死于贼手,毋宁死于父母之国。”明朝判断出日本的目的是以侵略朝鲜为跳板进而进攻明朝,所以决定出兵援朝。

此时明朝国力早已不复极盛,出兵朝鲜靡费千万,对明朝是不小的负担,但明朝打赢战争,帮助朝鲜复国后就即刻撤军,不向朝鲜索取任何回报,李昖亲书“万折必东,再造藩邦”之句刻于南汉山。无论是崔溥还是整个朝鲜,明朝都不求回报地救助到底,于是朝鲜上下对明朝的认同与感激几乎都是自然而然的。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传)林庆业肖像林庆业为朝鲜亲明排清派武将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在明末面临后金强大攻势时,朝鲜人民表现出了极其坚决忘我的抵抗——被清朝强征的朝鲜士兵李士龙,在战斗中故意去除鸟铳的弹丸,被清军揪出问罪,他回答:“皇朝父母于我者,何敢射之。”随即被杀;朝鲜三学士洪翼汉、尹集、吴达济力主死战,拒绝向后金臣服,后金大军经丙子之役彻底控制朝鲜后,要求朝鲜将三学士交出作为求和条件之一,三学士毫不推脱,挺身而出,被押赴沈阳,在威逼利诱之下丝毫不动摇:“吾戴吾头而来,当断则断,不须复问。”于是三人皆被杀;武臣崔孝一渡海入明,加入吴三桂的军队,本欲抗清至死,没想到他定下的计策被清军识破,家人与战友皆被清军抓捕杀尽,吴三桂投靠了清军,李自成也被击败,清军终于占领了北京,令天下剃发,崔孝一不肯臣服,自然也不会剃发,他来到崇祯皇帝的思陵,恸哭不止,绝食十日而亡。

(清)佚名《明十三陵图(局部)》图为崇祯皇帝的思陵

就如当时崔溥对许清等人饯行的答复:“百岁之间,万里之外,云树之望,曷维其已。”直至清末甲午战争,朝鲜尚有纪年:“崇祯二百六十五年”。

原作者:沈渊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参考文献:

[1]崔溥.漂海录.

[2]郭晔旻.“反清复明”在朝鲜[J].紫禁城,(02):38-43.

[3]张婷婷.后金崛起后明朝与朝鲜关系初探[D].山东大学,.

[4]葛振家.再读崔溥《漂海录》[A].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韩国研究(第十二辑)[C].: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9.

[5]范金民.朝鲜人眼中的中国大运河风情——以崔溥《漂海录》为中心[J].文明,(07):66-81+6.

[6]孙宗广.桨声灯影里的异国记录——《漂海录》中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的历史面貌探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33(04):36-39.

[7]王金龙.从《漂海录》看崔溥其人[A].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韩国研究(第十一辑)[C].: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18.

[8]曹春茹.韩国崔溥《漂海录》中的负面中国形象[J].当代韩国,(04):95-99.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