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的朋友们,一起来看下最近身边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儿~~
1、罗马圣天使堡好比北京的十三陵,现在成了供后人朝拜的地方
圣天使堡在两部电影中都曾出现,赫本在罗马假日最后一个游玩景点,天使与魔鬼的光明教总部便在圣天使堡。据说圣彼得大教堂与圣天使堡之间有条地下通道,当教皇遇到危险时可通过地下通道来到圣天使堡。圣天使堡看着非常古朴,是我喜欢的风格。圣天使堡内有幽深的博尔戈走廊,一层层盘旋上升,里面现在做博物馆用。圣天使城堡首先作为阻止西哥特人和东哥德人入侵的要塞,然后被当作监狱使用,最后改建成一座华丽的罗马教皇宫殿。现在圣天使城堡已成为一座博物馆,也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之一。圣天使堡一个非常诱人的名称,让人有着无尽的想象,名字好听,其实圣天使堡是皇家的一座陵墓,就好比北京的十三陵,供后人朝拜的地方。圣天使堡始建于公元二世纪,起初为罗马皇帝为自己设计建造的一处陵寝,现在为国家博物馆所在。圣天使堡矗立在台伯河侧,圣天使桥上共有12尊天使雕像,每位天使手中握有一件耶稣受刑的刑具。在年的禧年,由于大量朝圣者的到来,许多人落在河里淹死,故拆除了桥头的房屋以及一个罗马凯旋门,以便拓宽朝圣的通道。
2、北京王府学校届毕业典礼系列活动精彩回顾
北京王府学校届毕业典礼盛大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官员及中外知名教育专家、学者与到场的师生和家长就青少年能力素养提升、海外留学申请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活动现场还为海内外来宾精心准备了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活动。其中“北京遇见杜塞尔多夫”欧洲艺术画展更是以“艺术无国界,中德共世界”为主题,通过王府学子艺术新作的展示,展现王府学校近年来在艺术教育领域的成就。活动现场,中外专家汇聚一堂,举办了主题为“如何让青少年真正实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圆桌论坛。论坛由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院长王晓阳主持。最后,对于即将走向世界舞台的青少年,专家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期望:此次北京王府学校届毕业典礼系列活动联合世界各地一流的高校、专家、学者共同搭建高端的国际教育及世界文化交流互动平台,旨在形成全球教育合力,优化整合海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积极培养下一代菁英领袖人才、促进全球教育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3、从打工子弟到哈佛学子,一个非典型性学霸的逆袭,值得家长深思
是这样一所声名显赫的大学,无论如何人们也不会把它和打工子弟联系在一起。然而,今天本文带来的这位女孩,却用自己的行动和追求,把“打工子弟”和“哈佛学子”连成纽带,她的人生逆袭之路更是值得家长深思和学习。到了10岁,爸爸妈妈因为生计,离开家乡去北京打工,她一下成为留守儿童。转折出现在她12岁那一年,在北京打工的父母把她从河南农村接到了北京,在一所民办小学就读,同学也都是打工家庭的孩子。蒲公英中学是北京唯一一所公益性质的打工弟子中学,在这里她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一心一意对学生的深度陪伴。志愿者虽然在清华大学食堂工作,但是,他从未放弃过学习,讲得了一口让清华学子都敬佩的流利英语。学校的英语环境也很好,不仅有外教,时不时还会有国外的志愿者参与教学,这让她的学习兴趣愈发浓厚。然而,世界联合学院和哈佛大学的差距还很大,即便此时,段孟宇也从未想过能够进入哈佛读书。这就是“打工子弟”段孟宇,一位非典型性学霸“逆袭”上哈佛的故事,没有什么波澜壮阔,却有许多教育启示,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4、北京美食推荐(一)作为一名资深吃货,每周末的任务就是去发现美食
作为一名资深吃货,每周末的任务就是去发现美食,决定分批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川菜,粤菜,云南菜,烧烤,火锅,春饼,韩餐,日料,自助,或者你想了解的请留言。这个馆子最近经常去,如获至宝,是北京三年半吃过最正宗的川菜了,有普通两人桌、四人桌,也有包间,我们一般晚上去,门口就有停车位,爱吃辣的小伙伴们值得一去。一个月内已经去吃了三次了,办会员首次消费减一百还是二百,忘记了,四个人要双层就够了,两个人单层即可,有点辣,不能吃辣的朋友要记得提前说,不然服务员会默认正常辣,牛蛙很嫩,很香,脱骨,虾锅有点类似干锅的口感,肥肠锅超级好吃,很肥,一点不臭,推荐。默认锅底有豆皮、豆芽、圆白菜,吃完加汤涮锅,推荐加金针菇和午餐肉,不推荐加娃娃菜,他家娃娃菜是一颗切四瓣那种,不方便吃;糍粑和麻球可以当主食,热乎乎的特别脆,凉了就没那么好吃了。推荐菜:蛙锅、虾锅、肥肠锅、麻球、糍粑、午餐肉、金针菇。推荐菜:大哥招牌红豆包、冰火菠萝包、鱼豆花、蜜汁叉烧、有璟阁特色炒饭。
5、老北京城的鼓楼、钟楼,是如何准确报时的
让我们跨越时光一起了解老北京的钟楼、鼓楼,在没有计时器的年代是如何准确报时的。老北京的鼓楼、钟楼非常特别,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鼓楼和钟楼东西相望。钟楼和鼓楼位于北京中轴线的北部终点,是一前一后两座高耸的建筑物。鼓楼在南,钟楼在北,两楼相距多米。凸字形的北京城,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的布局重心。中轴线以永定门开始,钟楼结尾。鼓楼的第一层是高约4米的砖台,东西宽55.6米,南北长约30米,楼台前后共有六个券门,左右各有一个券门。在元、明、清三朝,鼓楼是全城的报时中心,原来有更鼓24面代表24节气。待到晨风徐起,朝暾渐红,霞光中传来亢亮的钟声,鼓楼报时才暂告结束。钟楼和鼓楼是如何报时的呢?钟楼和鼓楼专门负责定更、报时,每到定更就先击鼓,后撞钟,向老百姓说明该到睡觉的时间了;从二更到五更,只撞钟不击鼓,以免影响了百姓们的休息。现在,各种钟表随处可见,人们已经不再需要击鼓撞钟来报时了,但“暮鼓晨钟”已经成为老北京城文化的一部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