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新闻 >> 正文 >> 正文

周恩来诞辰123周年愿相会于中华腾飞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3/19
北京什么皮炎医院好 http://m.39.net/pf/a_9051898.html

编者按:香山革命纪念地作为中国革命胜利前夕党中央所在地,见证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情,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各界人士凝心聚力描绘新中国宏伟蓝图的艰辛和荣耀。那些在香山工作过、生活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他们的汗水和心血铸就了新中国的光辉伟业。中共中央在香山的革命史,蕴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共产党人永远奋斗的精神,这一点在今天仍然可贵!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来青轩成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办公居住地。今天,是周恩来诞辰周年,让我们一起缅怀他……

▲年1月11日,首都百万群众,泪洒十里长街,极其沉痛地悼念敬爱的周总理。这是安放周总理遗体的灵车通过天安门。

初春,夜色下的北京长安街,车辆川流不息,一片灯火辉煌。当年送他的十里长街,如今已是十里繁华。

▲长安街夜景。樊文军摄

这一切,应如斯人所愿。

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周年。年少时,他写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临别好友时,他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赠语。50多年革命生涯,26载总理重任,他的名字,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怀念。

如今,回眸周恩来工作生活中的点滴片段,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感动、敬仰和震撼。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段激荡人心的岁月。

赤诚之心许党许国

年3月,24岁的周恩来在给觉悟社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这是周恩来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后昭告友朋的誓言,也是他一生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动力。看似朴素浅白的一句话,里面有热情,有坚守,有牺牲,更有忠诚。

这一生,他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

红军长征时,周恩来作为党和中央红军主要负责人之一,身兼数职、极度繁忙。尽管如此,他仍严格要求自己参加组织生活。

年6月底,红军到达两河口地区休整,根据组织改选,警卫员魏国禄当选了周恩来所在党小组的组长。在党小组研究今后任务的第一次会议上,轮到个人发表意见时,周恩来说:“现在是长征,我们小组应当保证没有一个掉队的,都走到抗日的最前线去。因此,在行军中要发扬阶级友爱的精神,互相帮助。”经小组讨论,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见,党小组决定把“保证一个不掉队”作为长征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在后来的行军中,该党小组所有成员全部胜利到达陕北。

▲周恩来参加党小组活动。雷德祖绘

周恩来参加组织生活的纪律性很强。有一次,他问魏国禄为什么很长时间不开党小组会议,魏国禄回答说:“小组会议开过了,看到首长忙,就没有通知。”没想到,周恩来用平常少见的严肃态度,批评魏国禄道:“那怎么能行?我是党员,应当过组织生活,如果确实有事不能参加,我自己可以向你请假,你不通知我,可就是你的不对呀!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是普通党员,谁都要过组织生活,这是个党性问题,你明白吗?以后开会可一定要通知我啊!”之后,魏国禄接受教训,每次开会都通知周恩来,而周恩来只要有时间,每次都参加,并很认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年9月29日,在北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周恩来向多名教师做了《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报告。报告中,他以亲切感人的态度,解释了中国共产党对待知识分子的方针政策,并且以自己思想改造的亲身经历,回答了知识分子为什么需要改造和如何进行改造的问题。五个多小时里,他以自我批评的精神坦白剖析自己的经历,听者莫不感动。

年少时目睹过中华民族的屈辱,青年与中年经历过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位总理,他分秒必争,为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以身许党许国,周恩来用毕生实践着理想信念,信念的光辉也照亮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勤政为民

年3月8日凌晨,地动山摇,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发生6.8级大地震。周恩来前往受灾最严重的白家寨村,一边走一边不停握着群众的手说:“乡亲们,你们受苦了、受惊了、遭灾了,我来迟了。”

周恩来慰问邢台地震灾区人民

那天,刮着强劲的西北风,正在讲话的周恩来发现群众都是迎风而坐,马上说:“起立!就地向后转!坐下!”刚开始大家还没明白,后来才发现,周恩来让大家换了方向背风而坐,自己却绕过去迎着风继续讲话。

▲年,周恩来率领国务院各部机关干部去十三陵水库劳动。

在劳动人民中间,他强调“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

年6月,北京十三陵水库施工热火朝天。烈日当空,热风炙人,脚下砂砾晒得发烫。奋战在工地现场的千军万马中,有一支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领导干部三百多人的队伍,带队的就是周恩来。“我们来参加劳动,是为了改变一种风气,造成一种风气。就是要创造出一种热爱劳动,上下之间完全平等,大家互相协作和毫无隔阂的新风气。”周恩来亲切地说。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这句铮铮誓言,周恩来做到了极致。是春蚕到死,是蜡炬成灰,是真正的鞠躬尽瘁。

严于律己清正廉洁

年1月到杭州视察,周恩来随身带着自己的铺盖,旧被子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在梅园新村用的那床,枕巾中间已经破损,他把中间剪掉、两端缝上继续用。

地方同志看不下去了,就给他换了条新枕巾。了解情况后,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

在外请客吃饭,周恩来从来都是按照标准自费。一次邀请随行人员吃便饭,省里同志要付钱报销,他坚决不同意,饭店只得收取10元,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共收了20元。他担心付的钱不够,临走又留下10元请机场转交。这段“三付饭费”的佳话,源于周恩来始终如一,公私分明,一丝不苟的习惯。

邓颖超曾满怀深情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述了自己与周恩来的爱情经历:“我们的爱情生活不是简单的,不是为爱情而爱情,我们的爱情是深长的、永恒的。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彼此有什么隔阂。我们是根据我们的革命事业、我们的共同理想相爱的,以后又发现我们有许多相同的爱好,这也是我们生活协调、内容活跃的一个条件。”

周恩来同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

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铭记着那些他们一起看花的时光。年4月,海棠又盛开。独自观花后,邓颖超写下《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婚姻生活中,周恩来和邓颖超始终奉行“互爱、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谅、互让、互慰”的原则。“八互”原则让他们堪称恩爱模范,而对晚辈的“十条家规”更彰显着周恩来的严管与厚爱。

周恩来亲自订立了“十条家规”,内容涉及的虽大都是生活小事,但每一条都彰显着党员干部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的党性原则。他曾多次教导晚辈:“要过好亲属关,要否定封建的亲属关系,要有自信力和自信心,要不靠关系自奋起,做人生之路的开拓者。”他还特意嘱咐晚辈,要将“不靠关系自奋起”这个准则代代相传。这既是对家人成长的关爱,也是对党和国家事业的负责。

斯人已逝,海棠依旧。在周恩来诞辰周年到来之际,最好的怀念,应是不忘他毕生的心愿,延续他千古垂范的精神品格。

来源:文汇报、人民网、中国军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