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城的北郊四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曾经戒备森严的地方,就是明朝十三陵,它是全世界最大皇家陵园,但这些都只是表面陈设,它蕴含十三座超大的地下宫殿。
一九五六年,著名学家郭沫若申请了发掘皇家陵园的请求,但令人意外的是,国家允许此次发掘行动。要知道此前没人敢对皇陵下过心思,如果成功的话,这就是中国第一个打开的皇陵。
他们首先对明朝十三陵的每一个皇陵,进行了勘探,最终他们把目标放在了定陵的身上。定陵是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万历皇帝生于一五六三年,十岁就当了皇帝,在二十二岁的那年,就开始花费八百多万两银子,用了六年时间和无数人力、物力,修建了这座豪华的藏身之地。
而关于这项建筑的任何资料,却丝毫没有流传下来,这就给今天的发掘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根据发掘队的多次探查,他们在定陵的西南角,发现了一块石头,石头上面刻着隧道门三个字,这几个字的的出现就意味着他们找到了定陵地宫的入口。
经过商讨后,他们开始试发掘,工作是异常乏味的,一晃三个月就过去了,他们终于在地下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几个大字。顺着石碑的记载,发掘队很快挖出了一面石墙,石墙后面应该就是万历皇帝的陵寝了,外墙上还有一个神秘的梯形开口。
人们猜测这是下葬时的入口,他们小心翼翼地拆下门砖,仔细地记录着,没过多久,梯形的开口就被打开了,率先派一个人下去一探究竟,他小心翼翼地提着煤油灯四处打望着,陵墓终于被找到了,这是全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被打开的皇帝陵墓。
这座大门全部都是用整块的汉白玉石雕刻出来的,门从里面顶住了,当年这陵墓的主人,大概以为这样就可以把人挡在门外,带头的老汉特别紧张,他嘴里不停地指挥着众人,几个人也是特别的兴奋,喊着口号、用着劲。这座被尘封了几百年的皇陵重见天日。
整座石门的门框都是用一块铜做成的,而整座地下宫殿,都是用石块和特制的砖块砌成的,定陵中的三个宝座,都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两边是两位皇后的座位,中间则是万历皇帝的座前祭坛和长明灯。龙椅上雕刻着九条不同形状的龙,很难想象这九条堪称艺术品的龙纹,都是出自于当年的民间艺人手中。
穿过中殿就到了后殿,后殿的正中间放着三口棺材,每口棺材外都有一个棺木,中间这口是万历皇帝的,左边是皇后的,而右边这口棺椁已经腐烂不堪,因为是从其他地方迁葬过来的。据史料记载,这是孝靖皇后的棺木,孝靖皇后本是慈宁宫的小宫女,偶然的机会得到皇上的宠幸,后来生下了一位男孩,男孩就是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
旁边是当年一同下葬的随葬品,看来即使是皇帝死后,也不愿意放弃这种奢华的生活,死后也要带着他们一同离去。孝敬皇后的凤冠,上面的镶嵌的珠宝,随便拿出一颗都是价值连城,真是极其的精美、奢华。
每口棺椁旁都放了一些菩提、梅瓶,尽显帝王的奢华,只不过这些百年前的奢华的陪葬品,如今都变成了腐朽的模样。旁边还堆放着大量的人俑和马俑,这些都是皇帝下令制作的,为了当死后的奴隶。
外棺清理得差不多了,十几个人合伙下,他们打开万历皇帝和孝敬皇后的棺椁,失望的是,万历皇帝的尸体早已腐烂了,但尸体上盖的绵还是富丽堂皇。从绵上还能看出当年工人们的手艺,棺椁内一片金光闪闪,可以清楚地看出放了大量的随葬品。在郭沫若的指示下,将棺木中的随葬品一件件的仔细提取出来。
棺内什么金锭、玉壶等珍宝,让专家们大饱眼福,这时专家发现了一顶纯金打造的帽子,很明显这是万历皇帝的皇冠。所有取出来的文物都需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清理和修整,才能重现它原本的样貌,在万历皇帝棺椁中发现的金冠,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整体用一百五十根金丝编织而成的,简直就像一个艺术品,上面还有一对金龙,不得不感叹一下,当年匠人们的惊人创造,才能提取出来。
还有用玉石、金子以及宝石,组成的各种装饰品,每一件都是堪称国宝级文物,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封建统治下帝王们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从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平常使用水壶和水杯都是用鎏金工艺打造出来的,这样的水不知道会不会有别样的滋味。碗是用一整块玉做成的,诠释了什么叫作洁白无瑕。
棺中的青花瓷,代表了明朝制瓷业的最高水平,金元宝和银元宝更是不在话下,这些陈列的东西,仅仅是发掘出的文物中一小部分,他们一经出现就霸占了国宝文物的排行榜,在后人品评出十殿国宝中,定陵出土文物就足足三名。还有孝敬皇后的龙凤冠,它上面镶嵌珍珠、黄金和宝石,据说光珍珠的重量就足足八斤,宝石更是有二百多块,这已经无法用价估算了。
据说当时这样的龙凤冠,一共出土了四顶,最后一顶非龙冠莫属,用一百五十根细如发丝的金丝编织而成,即使放到今天,也不一定能复刻出来,可想当时的手工业到底有多发达?
这些文物不但提供了许多可靠的历史研究资料,而且还显示出,我国的劳动人民具有极高的创造才能,和惊人的智慧。你对发掘定陵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