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新闻 >> 正文 >> 正文

考古时意外打开一个墓穴,专家们便走进了半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5/2

考古时意外打开一个墓穴,专家们便走进了半个大明盛世

文青衫文斋

20世纪50年代,国家启动了一项发掘明十三陵的考古计划,当时由吴晗、郭沫若等人带头的挖掘队,把挖掘十三陵中规模最大最豪华的长陵作为考古的重点。但由于当时缺乏挖掘技术和经验,专家们思考了很久也不敢贸然下手去打开长陵。后来,有人提议,先找一个规模比较小的陵墓练练手,再正式开始挖掘长陵,就这样,旁边的定陵就被选中,成为了考古计划的实验品。因此,我们说定陵的打开纯粹是一个意外。为了找到定陵的入口,考古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定陵明楼旁边挖了三条探沟,每一条探沟约有二十多米深,一百多米长,最后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考古队的专家们发现了定陵的入口。

古学家们打开定陵墓穴后,都惊呆了,里面丰富的陪葬品,以及壮丽的建筑不得不让人感叹万历皇帝的奢华与我国古代人的匠心独运。进入定陵陵墓的地宫,考古学家们经过测量估算,发现定陵占地面积大约有18万平方米,其中由青石砌成的地宫面积也有平方米。庞大的定陵地宫却并没有梁架,而是采用高大的石拱来支撑起整个地宮。地宫的汉白玉石门高7米、重达4吨,却设计巧妙、开闭灵活。定陵地宫的布局与地上建筑完全一样,地官中殿陈列着祭器,主要包括一个汉白玉石座,以及在石座前的三套黄色琉璃五供和三个青花大瓷缸,装满了点燃长明灯用的灯油。

万历皇帝的陵寝定陵是在他执政早期修建的,当时明朝国力鼎盛,财力充沛,正值大明盛世时期,所以万历皇帝可以花费万两白银来修建自己的陵寝。以如此多的财力来支持一座陵墓的修建,可想而知,里面的陪葬品规格有多高。在墓穴地宫后殿的棺床上,则停成着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的棺椁,棺椁旁有26个红木箱,里面装满了陪葬品,有金银器、冠、带、佩、饰、铜锡明器、武器、谥册、谥宝和木俑等珍贵文物件,其中不少文物都是首次面世的珍品。据说,考古学家们从定陵地宫中挖掘出了多件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无价之宝有四件:金冠、凤冠、夜明珠和明三彩。

数百件金器,件件都雕铸得极为精美,其中尤以帝后的金冠、金酒注、金爵杯为最。万历皇帝的金冠是金丝翼善冠,整个皇冠都是用极细的金丝,采用多种工艺编织而成。这个金冠除了材料极为昂贵外,编织的工艺也极为精湛,工匠们用这些极细的金丝堆垒出二龙戏珠的图案,图案孔眼匀称,没有丝毫接头的痕迹。

至于后冠,也是极为精美昂贵,像孝端皇后的后冠上有三龙两风,龙是金丝制成,而凤上布满翠云,除此之外龙口中还衔着宝珠,凤口中则衔着珠滴。这个后冠的珍贵之处在于,凤上装饰的翠云是翠鸟的缘羽攒点在硬纸上形成,而这种点翠方法现已失传。除了孝端皇后的三龙两凤后冠外,还有另三顶后冠,分别是十二龙九凤冠、九龙九凤冠、六龙三凤冠,其中以六龙三凤冠最为精美、富丽堂皇。其上有块红、蓝宝石,多颗珍珠,全重竟达克。这些金冠、凤冠和珠宝的价值充分说明了大明盛世的财富状况。

除了金器,明朝的瓷器也是极为珍贵的,定陵的陪葬品中就有一件釉色为黄、绿、紫三色,耳足是由两条蟠螭盘环曲绕而成的珍贵瓷炉,后人称这种瓷器为“明三彩”。

考古专家们还从定陵中出土不少丝织品,各种袍料、匹料和服饰用品就达多件。这些多是各种质地的提花织物,其上多数都贴有腰封,这些腰封上记载了匹料的颜色、纹饰、质料、用途以及长度,有的还记下了织品的名称、产地、织造年月等,这些都为相关专家学者完善明朝织品资料提供了宝贵信息。定陵地宫墓穴中,同样也陪葬着各式各样的服饰,最珍贵的要数孝靖皇后棺内的百子刺绣衣,据相关专家考察后说,这件百子衣采用的是复杂的刺绣工艺,整个袍衫共使用了4种昂贵的丝线和11种不同的刺绣方法,可谓精美至极、贵重无比。

万历皇帝棺内的腰带——大碌带,是佩带中最为贵重、最为精美绝伦的。据说大碌带上共有20块祖母绿,91块石榴籽红宝石,其中一块体积最大、价值最高的透明祖母绿色绿,它的品种极为名贵,是真正的无价之宝。除了最贵重的大碌带,定陵墓穴的陪葬品中,还有陪葬于万历帝棺内的猫儿眼带饰也是极为珍贵的饰品。仅仅是定陵地宫后殿中便有如此多珍贵的陪葬品,可想而知,整个定陵的陪葬品该有多丰富、多贵重了。

这些来自大明盛世的珍宝,为研究明朝历史提供了最可靠的资料,所以说墓穴里装着“半个大明盛世”也不过分。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已开发和未开发的整个明十三陵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使这座精美庄严的皇家陵园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遗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