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天安门升国旗这些都是在北京旅游必须打卡的地方,无论跟团游还是自由行,无论周末游还是假期行,北京的名胜古迹永远都是“人山人海”,尤其是故宫、长城、天坛、恭王府、十三陵,可谓是看景变成“看人”。除了这些地方,北京的后花园同样人气爆棚,冬日时光甚至游人更多。在刚刚公布的中国首个景区旅游消费便利度指数,北京的颐和园和杭州的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别位列全国5A收费景区和免费景区榜首。而更巧合的是,颐和园和西湖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颐和园就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建设完成的。
冬日里的颐和园,备受青睐。颐和园有个奇景叫做“金光穿洞”,只有在每年冬至前后的黄昏时分才能看到。那便是夕阳的光辉穿过颐和园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照亮十七个桥东,形成的壮观景象。这个季节的中午刚过,颐和园总是人山人海,等待观看昆明湖上的这番美景。而我觉得,北京的这处“皇家”别院,处处都是值得欣赏的地方。即便只是单孔拱桥的绣漪桥,也有着古代石拱桥的端庄大方。
很多人认为,北京颐和园最美的季节在春天。颐和园不单单是个名胜古迹,更是一处皇家园林,作为清朝帝王将相的后花园,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彩蝶纷飞的确是美丽的开始。但这座山水园林,一年四季都有它的美好。春天百花齐放,夏日梦幻荷花,秋季丹桂飘香,冬游无限景致。对于外地人,这里是假日游览的必选之地;对于本地人,这里是周末出游的最佳去处。
颐和园很大,有佛香阁、排云殿、长廊、德和园、仁寿殿、十七孔桥、南湖岛等诸多景点,作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最核心的基调当属万寿山和昆明湖了,这样的山水园林景致,更奠定了它中国名园的地位,与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共同闻名于世。再加上历史建筑赋予的文化价值,值得好好地走一走,逛一逛。而我觉得,穿梭在这些文物建筑中,最累的当属全长米的长廊,着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好在枋梁上万幅彩绘,所讲的故事也让我观看起来津津有味。
游山玩水颐和园,最映入眼帘的就是昆明湖了。昆明湖仿照西湖而建,让清朝的王公贵族不用出北京,就可以看见江南美景,这里更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昆明湖分为“里湖”和“外湖”,外湖中一道长堤叫做西堤,又把外湖分为两个部分,据说有着深刻的山水含义。西堤处到了春季碧波垂柳,像极了杭州西湖的苏堤,恰似“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湖中石船,也是值得打卡的地方。湖边的大石船就是清晏舫,乾隆皇帝将其改名为“石舫”,这条造型端庄优美、雕饰精美的石船,是颐和园中唯一的西洋风格建筑,可惜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现在应该是修复之后的样子。36米的石船分为上下两层,大理石雕刻的船身和石柱,为石船增色不少。除了欣赏石船美景,乘坐游船在湖中游行也是不错的体验。
有山有水,才能显示出来皇家园林的“高端大气”,昆明湖旁边拔地而起的万寿山,是整个园子的“脉”。万寿山上的建筑群和昆明湖融为一体,形成的山水一色的景致,是颐和园值得观看的景象。北京的皇室建筑群都有明显的特点,沿着一个中轴建设,故宫如此,万寿山的建筑群亦是如此。从山脚下的“云辉玉宇”牌楼,到排云门、佛香阁,最后经过山顶的智慧海,一条上升的中轴线便形成了,万寿山的建筑群同样值得一看。
在万寿山的诸多建筑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佛香阁了。作为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佛香阁经常与万寿山、昆明湖一起形成流传的标志美景。佛香阁建在万寿山山腰的正中央,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建筑结构相当复杂,在我心中,这处建筑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颐和园中,还有很多有着典故的建筑,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是十分有内涵的。乐寿堂的铜鹿、铜鹤,画中游的琉璃瓦,夕佳楼的假山,很多的建筑都诉说着一段故事,趁着阳光正好到北京颐和园读过一段周末好时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