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在明成祖朱棣统治的期间,明朝不论在经济还是国力、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作为,历史上称为永乐盛世,那么关于这么贤德君王的更多信息下面小编会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明成祖朱棣简介
明成祖一般指朱棣(明成祖),明成祖朱棣(年5月2日-年8月12日),汉族,明太祖第四子,大明第三位皇帝,年登基,年号永乐。
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年)九月,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与明太祖合称为“明朝二祖”。
明成祖的儿子有几个
据说明成祖朱棣一共有4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
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于年,死于年,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于洪熙元年()五月暴死,在位仅十月,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献陵。
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母亲为文皇后徐氏。洪武十八年生于北平燕王府,二十八年受封高阳郡王。永乐二年封为汉王。永乐十四年朱高煦被废为庶人。宣宗宣德元年八月起兵造反,宣宗亲征讨伐,高煦出降,后朱高煦及诸子相继被处死。
赵简王——朱高燧
朱高燧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三个儿子,生于年,死于年,为朱棣与皇后徐氏之子。
皇子——朱高爔
朱高爔是明成祖朱棣最小的儿子,并未有任何加封。
为什么改朱棣“明太宗”为“明成祖”?
首先,中国历代王朝,在宗法制度上皆依据周礼,《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礼器》:“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
这个意思是说,太庙正殿中只能供奉七个皇帝,除了开国之君(一般是太祖)外,其他皇帝的牌位都是“亲尽则祧”。
“亲尽”就是说,超出了与现任皇帝的亲缘关系。“父为昭,子为穆”,如果死去的皇帝,出了这三昭三穆的关系了,就要被“祧”。
所谓的“祧”就是把牌位从正殿中挪出来,放到太庙后面的偏殿(称为“祧庙”)中单独供奉。而开国太祖则“万世不祧”,不管关系多远,都稳居太庙正中。
明朝的制度稍微有些变化,一般是供奉九位皇帝,除了朱元璋,多出来的就要去祧庙。
大家都知道嘉靖是朱厚照的堂弟,因为朱厚照没有儿子才继承皇位,他的爹兴献王并没有当过皇帝,因此也不可能入太庙。为了认爹,嘉靖还和大臣们结结实实的闹过一场,死了不少人,杨慎这些人都是因为这个倒霉了,史称“大议礼之争”,不详细说了。
就说嘉靖封自己的爹成了皇帝还不够,还想把他也弄进太庙去。但是那时候,太庙中的九个名额已经满了,要是再塞进去他爹,就得祧一个出来。论亲缘关系,朱元璋之下当然是朱棣和嘉靖最远,所以如果要祧的话,无疑该把朱棣祧出来。
可是太宗文皇帝何等牛B,就算嘉靖敢祧一个祖宗出来,也不敢祧他他。这点自知之明嘉靖还是有的,于是嘉靖十七年九月,改朱棣的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则改为“成祖”,这样可以使他与朱元璋并称祖,同为“万世不祧”之君,在太庙正中供奉。
这样,被祧的就是除了太祖成祖之外的亲缘关系最远的皇帝,于是就该轮到仁宗朱高炽了。徐阶等人也上书说“今仁宗为皇上五世祖,以圣躬论,仁宗于礼当祧”,于是兴献王成了睿宗,于嘉靖二十九年入太庙,而仁宗则被祧出来放进了后殿。
这就是朱棣之所以不是明太宗而是明成祖的原因。
不过,据说嘉靖为了老爹能有太庙的名额而改庙号的事让列祖列宗很不爽,嘉靖二十年四月太庙发生了火灾,付之一炬,不少人认为是朱棣在天显灵了~~(“按成庙旧号太宗,先是十七年改称祖,而兴献帝新称宗,其主与成祖同入庙,说者谓文皇帝神灵不豫使然”《万历野获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