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区内,除了建有明朝13座皇帝陵寝外,还有一些明朝皇妃和太子妃坟墓。十三陵陵区内见存的明代皇妃墓共有7座。学者胡汉生在紫禁城杂志发表的《明十三陵陵区内的妃子坟(上)》一文中,对明十三陵的这些皇妃墓有如下的考证研究。明十三陵全景(网络配图)明十三陵皇妃墓分布图明成祖网络图片其中,东、西二井系明成祖的两座皇妃墓。其地面园寝建筑规制,按《昌平山水记》所记,“并重门,门三道,殿三间(按实为五间),两庑各三间,绿瓦周垣”。又,嘉靖十五年(年)十一月及嘉靖十七年(年)九月,世宗曾先后两次下令建造二井妃坟石碣。弘治三年(年)六月,孝宗曾命修理二井香殿、厢房及园寝围墙。康熙年间,东井门、庑、殿皆存,西井则周垣虽在,门、庑、殿皆毁。目前,二井均只有局部残墙、石碣及殿基柱石保存。园寝基址已不清晰,其具体情况分别如下。东井石碣东井,朝向正西。冢后与山坡连成一体。冢顶因农民耕种而铲平,底呈圆形,径约24米,残高8米。冢前12.5米处,存石碣一座,露地部分高2.米。其形制:碣首,顶平,作方头式,前后各雕升降凤及云纹,有额无字;碣身,素面无字;碣座作须弥座式,上枋雕盒子,上枭雕仰莲,束腰素面,下枭以下部分埋于地中。东井平面图碣前22.2米处为享殿殿基,柱础石已不全,见存计17块,均为鼓镜式。殿左右各存一段园寝内墙,墙厚0.85米,残高1.15~2米不等,砖砌,墙身涂红。殿址前38.5米处存园寝内前墙墙基一道,残高为0.5米,厚0.7米。园寝右侧内墙外24.8米处存园寝外墙一段,残高2.7米,厚1.1米,形制同内墙。墓冢后及左右两侧有园寝外墙残墙保存,残高1~2.4米不等。山腰外墙附近有残坏的绿色瓦件。东井墓室顶墓室部分情况不详。从年局部被挖的情况看,仅知其顶部呈庑殿形制,纵式走向,上部覆以斜面形的蓑衣砖。其正脊部位以断面为三角形的砖眉子作脊。包括砖眉子在内三层砖下露有茯砖和券砖各两层。券面砖之前有类似定陵玄宫金刚墙形制的砖墙,其上则为墓室砖顶的前半坡所覆盖。西井石碣西井,朝向为南偏东40度。地面园寝建筑中,仅石碣完好保存,其形制同东井。碣后49.8米为墓冢,其残高约10米,底部直径约25米。碣前21米处有享殿基址,面宽方向长约28.3米,进深方向长约16.9米,上为残碎砖瓦所覆盖。仅有前檐柱柱础石五块外露。柱础石位置所显,该殿面阔为五间(通阔约24.9米)。西井平面图殿址左右各有内墙遗迹,或露于外,或为残碎砖瓦所埋。其左侧外露部分仅存砖墙心,残高约2米,残厚约0.5米。园寝外墙,仅右部分有墙埋于碎砖瓦中,后部处于山腰地段有残墙保存,亦均砖砌,形制同东井,墙基厚1.12米,顶部已塌,残高2.65米左右。遗址周围散落有部分绿琉璃构件。其中,垂兽1件,宽33厘米、厚10厘米,后有盖瓦雄头,系典型明代琉璃构件。周垣瓦当较小,直径仅11厘米,雕刻花卉图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