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新闻 >> 正文 >> 正文

明朝皇帝的嫔妃受宠与否,就看身后能不能被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4/9/30
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区内,除了建有明朝13座皇帝陵寝外,从明永乐中叶至清顺治初年,还先后建造过一些皇妃、太子妃坟墓。十三陵陵区内见存的明代皇妃墓共有7座。学者胡汉生对此颇有研究,并于紫禁城杂志《明十三陵陵区内的妃子坟(下)》一文发表自己的看法。明十三陵皇妃墓分布图明世宗网络图片明世宗嘉靖帝怀荣贤妃郑氏。嘉靖十五年(年)葬于十三陵内。园寝建筑朝向为南偏东35度。有内、外园寝墙两重,平面布局均作前方后圆之形。其中,外墙纵深约米,面宽约58米,全部为山石垒砌,厚0.88米,残高2.55~2.95米不等。其前墙间原设有园寝门,其台基面宽5.6米,前部已残坏。右山墙仅存中间一段,残长1.1米,厚1米,高2.9米。贤妃坟残墙贤妃坟平面图左山墙及上顶部分全部无存。内墙仅存残基,城砖垒砌,残厚0.4米,残高不足1米,其前段遗址较模糊,原设有园寝门,现仅存两门垛内侧角柱石,据门垛角柱石位置可知,该门原亦系五脊门形制,门洞宽2.1米。网络图片内墙之内,现存石供案一座(图24),系由三块石料拼合成须弥座形制。其长2.2米,宽1.07米,高0.76米。上枋、下枋、上枭、下枭均素面,无雕饰,束腰部分左右两端己残坏,见存部分刻有椀花结带图案。石供案之前,原制亦应有照壁之设,但无享殿,原因同四妃二太子坟。石供案后为坟冢,残高3.3米,底部直径16米。园寝内堆积有绿色琉璃瓦残件。贤妃坟石供案明十三陵里的妃子坟如下特点:一.由于位置在陵区之内,墓主一般是皇帝比较宠爱的妃子。二.园寝建筑,均无明楼、宝城建筑,这点与帝陵不同。但墓冢所在的院落与享殿所在的院落之间也有明显的空间分割。三.由于明世宗贤妃坟和四妃二太子坟的墓主神主均祔享于悼陵享殿之内,所以,这两座妃坟均无享殿的设置。另外,世宗的三座妃子坟均无墓碑之设,这与陵区妃坟墓碑之设始自嘉靖时期有关。四.受帝陵规制影响,自世宗开始,妃坟出现了外罗城。此外,上述园寝在明朝时亦设有内臣、陵户(或坟户)。其中,悼陵,嘉靖八年(年)时守陵太监为管御马监左监丞郭鉴,陵户系由顺天府附近州县民户佥充。孝靖皇后以皇贵妃身份葬于东井之左时,礼部也有“即敕该衙门选委勤慎内官前往司香,其坟户、赡地着该衙门照例拨给”的疏请。此外,万贵妃坟、皇贵妃李氏坟等也均有坟户、军人看守及香火土地之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