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位于整个明十三陵的西侧,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和孝端显皇后王氏、孝靖皇后王氏的合葬陵寝。定陵卫星图神宗显皇帝朱翊钧,穆宗朱载坖的第三子,年生。年立为皇太子。年即位,年仅10岁,次年改年号万历。年病逝,享年58岁。上尊谥为“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帝王。明神宗在位期间,前十年由于年幼,其生母皇太后李氏委朝政于首辅大学士张居正。张居正推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朝廷政治出现生机。亲政后在清算张居正之后,也有一些例如“万历三大征“之类的政绩,但随着”国本之争“逐渐升级,最后近三十年索性“不出出宫门,不理朝政,万事不理”了。他虽然不理政,但是对于权利的控制,与他的爷爷嘉靖朱厚熜一样并没有丧失。可是在才干上他却比不上他爷爷,更别说与朱元璋和朱棣相比了。而朱翊钧执政的时代,正是整个世界处于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主义发展的大变动时期,但他未能使中国跟上世界新潮流,相反在他的手里把明朝推向绝境,加快了其终结的历史进程。最终大明王朝在他死后24年灭亡了!孝端显皇后王氏,神宗朱翊钧的原配,年册立为皇后。年王氏病故。上尊谥为“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葬入定陵。孝端显皇后王氏孝靖皇后王氏,光宗朱常洛的生母,生于年,年选入皇宫,初为慈宁宫宫人,侍奉神宗的母亲慈圣皇太后。年册封王氏为恭妃。八月十一日,王氏生下光宗朱常洛。但神宗并不喜欢王氏母子二人。王氏病逝于年。年葬入东井。光宗朱常洛登基后,下诏追谥母亲为皇太后。熹宗朱由校登基,为王氏上尊谥为“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并迁葬定陵。孝靖皇后王氏去定陵可以从北京市区的北二环德胜门桥下北侧的公交车站做直接到定陵大门口。德胜门箭楼定陵神道始于昭陵五孔石桥西侧。陵区的第一个建筑是三座并列的单孔石桥,明代的桥身保存完好,石栏杆为修建博物馆时补上的。定陵神道石桥石桥的前后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神道,中间为2.5米左右的条石,两侧为2米多的墁砖散水。定陵神道神道北侧是每个皇陵的标配:无字功德碑。照例,原明朝时的碑亭已在清朝时拆除,改为齐胸宇墙。定陵的功德碑宇墙维护的非常完美。定陵功德碑定陵和永陵一样,在明朝时期都有一圈将陵宫包裹起来的外罗城,在清朝时全部被拆除了。现在的定陵景区入口重门与功德碑之间的广场中间有段礓碴坡,就是外罗城的陵门的位置。定陵重门广场景区入口的重门,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下开三券门,左右随墙建有掖门,现在已经封堵。重门原为陵宫的二道门,其建制与外罗城的陵门一样。定陵重门中间券门左侧墙壁上竖有一青石竖匾,上书“定陵博物馆”,为郭沫若的在年题词。比“故宫博物院”还早了12年,与“山东博物馆”是同时代的。郭沫若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是年向国务院提出挖掘明十三陵的提议人之首,为定陵题词也算是“名正言顺”吧!定陵博物馆穿过重门就是陵宫的一进院落,北侧裬恩门遗址,现存须弥座式台基。台基之上龙凤望柱头式的石栏杆及排水螭首还非常完整。前后有三出踏跺式台阶。定陵裬恩门台基上清朝缩建后的柱础石,面阔3间,进深3间,清晰可见。定陵裬恩门清朝柱础石二进院落的北面为裬恩殿遗址,现存须弥座式台基,围栏杆的雕饰与裬恩门的一样。定陵裬恩殿裬恩殿在明朝时是面阔7间,进深5间。现台基上的柱础石为清朝缩建的面阔5间,进深3间。定陵裬恩殿柱础石台基前有月台,月台前有三出踏跺式台阶,中间台阶有御道石雕,雕刻的左为升龙,右为降凤,在祥云海水江崖中呈龙凤戏珠之势。裬恩殿北侧也有一出踏跺式台阶,中间御道石雕与前面的一致。定陵的裬恩殿御道石雕,和永陵的一样,是其他陵无法比拟、最为精美的。裬恩殿御道石雕祾恩殿左右各设随墙式琉璃掖门一座。裬恩殿左掖门三进院落中间为两柱棂星门,四方石柱顶部雕有蹲龙,下为木质檐枋,石柱前后戗立抱鼓石。定陵棂星门石五供与其他陵的没有太大区别。定陵石五供院落两侧为定陵出土文物展厅。主要是展出朱翊钧和其皇后的随葬品,以及当时挖掘定陵的模型和沙盘。方城下为须弥座,是建在一个台基上的。定陵方城和永陵的相同,下面没有券门甬道,左右两侧有礓碴坡可以上楼达到宝城和明楼。定陵的方城明楼也和永陵的相同,为砖砌券顶的无梁殿结构。明楼四角的角柱石从台基一直通到下檐,尤其是上下檐的各部件,以及华带匾式的榜额全由坚硬的青白石料雕刻组装,这种方式在明代帝陵建筑中只此两家。定陵明楼北侧也正是因为是全石的无梁殿,才使得二陵明楼得以历数百年而至今完好如初,成为明朝帝陵中仅存的仍是明朝原结构、原形制的明楼建筑。圣号碑也是和永陵相同,但与其他陵不同,其他各陵圣号碑碑趺是须弥座形,而永、定陵的碑趺则是五级方台式的。其中,上面四级方台的四周各有浮雕,自上而下分别雕刻二龙戏珠、祥云、宝山和海浪图案。定陵的圣号碑定陵的宝城为标准圆形,其直径为米,比永陵的还大。定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挖掘的第一个皇帝陵墓,也是明朝明十三陵唯一挖掘的皇陵。也是明陵中唯一的无主陵墓。定陵地宫在距离地面27米,下地宫需要从位于宝顶后部的入口下,需要沿楼梯盘旋而下。地宫为五室三隧道组成。五室即前、中、后、左、右殿组成。前殿为长20米,宽6米,高7.2米,没有如何摆设。定陵地宫前殿中殿位于前殿之后,连接着前后左右四殿,宽高与前殿相同,长为32米。殿内后部陈列3座帝后的神座、五供和长明灯。万历朱翊钧的神位在里面神座均为白石雕刻而成。皇帝的神座的靠背上雕有四个龙头,背后雕一整龙,龙头向前伸出,靠背内侧浮雕龙纹,两侧扶手上也各雕龙头,扶手内外两侧及靠背的外侧则均雕云纹。皇后的神座与皇帝的相似,只是靠背及扶手之上各雕凤头,靠背内侧雕饰凤纹。两扶手内侧雕龙纹。皇后的神位在前面原来三座神位面面相对,为了游客浏览方便一字排开。长明灯均为高和口径为0.7米的青花云龙瓷缸,“大明嘉靖年制”。后殿为玄宫主殿,宽30.1米,长9.1米,高9.5米。居中位置有宽17.5米,深3.7米,高0.4米的宝床。上面摆放着朱翊钧和两位皇后的棺椁以及随葬品。朱翊钧的棺椁居正,下压一个长0.4米,宽0.2米的金井。现如今宝床上的3座棺椁均为模型,内部也没有朱翊钧他们的尸骨。棺椁模型左右配殿,位于后殿的两侧,宽26米,长7米,高7.4米。居正有宝床和金井,但室内无任何陈设。定陵左配殿这五个殿有石门七座,其中位于前中后三殿的中轴线的三座石券门有石刻的随墙门楼。门洞各有汉白玉石雕门两扇,高3.3米,宽1.7米,重4吨。门上门钉纵横各9行,共81枚。其大多数与门板一体雕成。门内各有顶门用的“自来石”石条。左右配殿各有2扇石门,其中一扇与中殿相通的内门,另一扇朝向玄宫后侧与外面相通的后门。这四座石门,即无门楼装饰,也无门钉装饰。后殿石门门楼后殿石门三隧道有与前殿相通的主隧道,以及左右配殿的后门隧道。而我们现在进入地宫的入口,即是从左配殿的后门进入的。左配殿后门,即现在的地宫入口主隧道,即现在的地宫出口(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547.html
上一篇文章: 被故事拯救的明十三陵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