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楼下新垣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明十三陵的最后一座陵墓;明德陵。明德陵的墓主人就是大家熟悉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明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天寿山陵域潭峪岭西麓。始建于天启七年(公元年)九月,崇祯元年(公元年)三月玄宫建成,崇祯五年(公元年2月)二月地面建筑完工,用时五年,明德陵占地约3.1万平方米,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接下来咱们了解一下这个“不务正业”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是一个怎样的人,看看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在皇帝的宝座上做了多久、又是怎么去世的。明熹宗朱由校生于公元年12月23日-卒于公元年9月30日,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生母是王氏,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异母哥哥,朱由校16岁就做了皇帝,一共在位七年(公元年至公元年)。朱由校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和“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间起义。其实在当时国内的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元年(公元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但是,在以魏忠贤等阉党的策划下,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被杀害,之后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天启七年(公元年)八月二十二日,因落水而生病的朱由校在服用了“仙药”之后不治身亡,终年23岁,后封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埋葬于昌平天寿山的明十三陵之德陵。朱由校在位期间,纵容乳母客氏,重用客氏相好的宦官魏忠贤,任他二人胡作非为,在朝则陷害忠良,在后宫则荼毒妃嫔,而朱由校却不加规制,魏忠贤遍树党羽,排斥异己,尤其将东林党人视作眼中钉,必欲除尽。而朱由校丝毫不觉,连高官杨涟被害多日,都不知道他已死,朱由校非常喜欢做木工活,对有关木工的制作乐此不疲,此时魏忠贤始得肆意妄为,朝廷上正人君子殆尽,政治黑暗已极,大明江山岌岌可危,朱由校就是将这样一个烂摊子留给了继位的弟弟崇祯皇帝朱由检。弥留之时,还不忘叮嘱崇祯帝要重用魏忠贤,然而志在振兴的崇祯在三个月后就铲除了这个明朝的大祸害。此外,朱由校对自己的亲人非常好,由于他对张皇后的爱惜,使得权势滔天的魏忠贤以及他的乳母(奶妈)客氏始终不敢动摇皇后,朱由校临终之际,他毅然传位给弟弟朱由检,同时嘱咐朱由检善待张皇后,可以说朱由校是一个颇有情义之人。朱由校在历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朱由校亲手制作的娱乐工具也颇为精巧,他用大缸盛满水,水画盖上圆桶,在缸下钻孔,通于桶底形成水喷,再放置许多小木球于喷水处,启闭灌输,水打木球,木球盘旋,久而不息,朱由校与妃嫔在一起观赏喝彩,有一次他做了个花园,里面的动物可以走路,鸟可以唱歌,水能流动。因为朱由校时常忙于玩乐,疏于朝政,所以面对这样的主子,魏忠贤当然不会错过良机,他常趁朱由校引绳削墨得意之时,或有急切章疏,奏请定夺,识字女官朗诵职衔姓名毕,玉音辄谕王体乾辈曰:‘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诸奸于是恣其爱憎,批红施行。”明朝旧例,凡有朝廷大臣奏本,必须由皇帝御笔亲批;若是例行文书,由司礼监代拟批问,也必须写上遵阁票字样,或奉旨更改,朱由校便把上述公务一慨交给了魏忠贤,魏忠贤正好可以借机排斥异己,扩充自己的势力,最后造成专权误国。就在整个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一手制造了客魏专政的朱由校还在后宫玩乐,在盛夏季节,他喜欢穿上冬装,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装巡游,有时扮成宋太祖上台演戏,游山玩水,因贪恋女色、嬉乐过度,所以酿成了一身的疾病,面无血色,身体虚弱乏力,这也是他短命的主因。明德陵修建时,由于崇祯皇帝朱由检刚刚登基,此时明王朝正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所以在财力、物力、人力上遇到了很大困难,首先,国库匮乏,经费不够,当时奉命负责陵园营建的工部尚书薛凤翔曾请求发放帑银百万两,但崇祯皇帝经筹措,只拔银50万两,还反复“叮咛告诫,以期速成”。按照计划,营建德陵需用白银万两。为了不影响工期,后来在朝大臣纷纷捐款赞助陵工,才使这座陵园勉强修建起来,其次,物料不足,据史料记载:德陵规制取法庆陵,但其所用石料却与庆陵不同,因庆陵所需青白石料,可从大石窝采料或从其他陵园处凑用,而营建德陵时已无别石可凑,只能采用石窝石料。另外,庆陵取石料时为石窝塘水撤干时,而德陵修建时石窝塘水正满,撤水揭盖不易。再次,募夫困难。明初营陵民夫是从各地签派的,中叶后,开始采用雇募形式,如营建庆陵的民夫“多从雇觅”,到了营建德陵时,由于势豪大户营建占役很多,并且竞相给予优厚报酬,如果雇募时出现“强壮者招之不来,老弱者挥之不去”,必然会贻误工期,所以经上奏皇帝仍拨营军供役,盐粮补贴如数发放。德陵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基本仿庆陵,但两进院落连成一体,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门,院内建有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及神帛炉,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棂星门及石供案,后为圆形宝城,建有方城、明楼,哑巴院内有随墙式琉璃照壁,陵宫外还建有宰牲亭、神厨、神库等附属建筑。德陵圣号碑碑趺所饰图案独特,与其它陵不同,其他各陵圣号碑碑趺一般以云龙图案为主,而德陵明楼内圣号碑碑趺则上枋雕饰二龙戏珠,下枋雕饰“螺、轮、伞、盖、花、罐、鱼、长”及杂宝等佛、道两家的吉祥宝物。明德陵的神道有座五空石桥,桥身完固,桥面铺设石条。神宫监监墙在各陵中保存最好,西侧墙基之下护坡用石及城砖垒砌,最高处约达6米,十分坚固。解放以后,由于受到自然界风雨雷电的侵袭,明楼、宝城及其它附属建筑残坏较为严重。(完)作者/楼下新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