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大家都比较熟悉,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说到明二陵,估计很多人就不知道了。明二陵位于福建宁德市上金贝景区,这里有一座明史研究专家考证过的建文帝墓。今天我们就从这里就引出了建文帝最后归宿的遐想。
明二陵建文帝陵建文帝,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元璋的孙子。朱元璋最看重他的大儿子朱标,已经认定其为继承人,可是在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太子病逝了。根据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又立朱标的长子朱允文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洪武皇帝朱元璋驾崩。朱允文继位,为惠帝,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当和尚的建文帝建文帝没死。建文帝在位时间短,政治较洪武时期开明,口碑不错。但是他听从儒生意见,开始积极处分诸王,一年内,五王被废。本来削藩可以巩固中央政府,减少国内祸乱,但是在处理过程中不当。年,具有雄才大略的燕王朱棣,也就是建文帝的叔叔,在北京以“靖难”名义起兵,声称南方已坠入內朝奸恶之手,他要从当道奸臣手中拯救大明王朝,经历战争三年,年,燕军胜利,燕王入京,称帝,是为成祖。而建文帝,史称不知其终。那么就是这个不知其终,造就了建文帝下落的千古之谜。现在有两种可能,一是正史说的被烧死了,如果真被烧死,就没有那么多的疑惑了,我想从一些历史记载和朱棣后期的种种行为看,建文帝没死,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被烧死如何确认就是建文帝,如果真烧死了,为何朱棣还要派胡滢以及郑和就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和踪迹呢?而且史书记载:永乐16年,朱棣突然命令胡滢到江浙一带,重点是苏州彻底走访。三年后,胡滢回报朱棣,当时朱棣领兵北征,胡滢半夜到访,朱棣立刻从床上翻身而起,与胡滢彻夜长谈。之后,胡滢再也没有出访过,并很快任礼部尚书,进入内阁。胡滢和朱棣的夜谈谈了什么?肯定是关于朱允文的,没有其他可能。如果建文帝死了,那也就是一两句话就能禀报完的事,不需要彻夜。可以说明建文帝没死,而且朱允文对皇权已经没有影响。如果有影响,按朱棣的性格,会马上派兵去把他抓来,事实是没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永乐16年的时候,建文帝没死,而且生活在江苏一带。
上金贝建文帝墓前的金水河建文帝去过的地方。朱棣得到了胡滢的密奏,建文帝在江苏,根据朱棣的性格,他不想让建文帝生活在富庶的江南。估计封他做和尚,赐给他袈裟,让他离开苏州富庶之地,去福建当和尚。在福建宁德的上金贝的金贝寺当和尚,从目前宁德发现的一些资料看,建文帝确实在宁德出现过,宁德的地方戏也有存在一些踪迹,比如“建文帝哭师”,以及支提寺的明代袈裟,该袈裟绣有九条龙,龙图在明朝只有皇帝敢用,朝廷赐给一个偏僻地方寺庙这样的礼物,不是偶然的,应该是赐给曾经当过帝王的和尚。至于上金贝上面的坟墓是不是建文帝的墓呢,该墓是建文帝活的时候建的,但死后没葬那里。因为,建文帝在宁德时期,又产生了恢复皇位的念头,从宁德附近周边寺庙和尚被杀,宁德县志那个时期没体现县令名字的不正常现象显示,建文帝在宁德的活动,已引起朝廷的不满。于是仁宣之时,又把建文帝迁去云南,所以在那个时期,才出现了在云南出现假的老和尚冒充建文帝被正法。到了英宗时期,把建文帝从云南迎回宫中居住。
上金贝建文帝墓龙头建文帝最后的归宿。从朝廷知道了建文帝在江苏那刻起,建文帝的活动再也没离开过朝廷的视线。建文帝作为过去的帝王,也是皇族中人,既然没有威胁到皇位,安排在宫内,是做好的归宿,也是最容易控制的。那么建文帝死后安葬在哪里呢,也许就在南京十三陵中,那个所谓的妃子墓或者太监墓可能就是他实际的最后归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