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究风水,特别是王侯将相,更重视自己的万年吉地。在河南禹州就有这么一处地方,被称为缩小版的明十三陵,里面安葬的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陵墓的造型全国独一无二。今天就让我带你揭开他的神秘面纱吧!
开车沿着水泥路走到始祖山脚下,抬头看到一座古旧的塔牌坊。牌坊下面四根大红柱子经过岁月的洗礼,红色的朱砂已经呈现灰白色,柱子上面有三个塔牌,正中间工工整整的写着“定王陵”三个大字,两侧是龙凤呈祥的金色图案。上山的路由水泥路变成了土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爬满了整座大山,山体不算高但是群山环抱、层层叠叠、绿树成荫、风景优美。我开着车沿着小路上山,不久就到了景区的停车场。停好车后就开始步行上山了,山门前立着大型的汉白玉制成的山门,上书“皇明周藩圣域”,上山的路有多个台阶。走到山顶映入眼前的是一座汉白龙形纹饰的石碑,正面用金色的大字刻着“大明周定王之陵”,背面是对墓主人的生平和陵墓情况做了简单介绍。整个王陵依山而建,凿山开辟地宫。山间渺渺青烟升腾,王陵隐隐藏于深山中,具有浓浓的王者之气!
墓主人是朱橚,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明成祖朱棣同母弟。朱橚一生对后世最大的贡献就是编纂了医学著作《救荒本草》一书流传后世。朱元璋赐封朱橚为周王,封地在开封,居住在开封宋城旧府。朱橚死后谥号为“定”,故其陵墓为“周定王陵”。
走进周定王陵地宫大门,走过墓道、甬道进入墓室内部。地宫内部是用砖、石建成的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地下宫殿,顶部拱形青砖清晰可见。在主室正中央,一副硕大的红色棺椁摆放正中心,这是整个地宫的主体部分。如今棺椁经过岁月的流逝和盗墓贼的破坏,早已残破不堪,棺床也被早年盗洞的流土覆盖。在棺椁的后面,是四个王妃的墓室,里面也早已是空无一物了。朱橚在朱元璋时期、建文帝朱允炆时期和明成祖朱棣时期都有想称帝的欲望,总归郁郁不得志未能如愿。临终前将自己的陵墓建造的比北京定陵还大,被专家称为:明十三陵的缩影。
离开周定王陵,穿过一段杂草丛生的小路,路过几处破败的旧房子,在距离周定王陵不到1公里的地方,就来到了朱橚的王妃陪葬墓,当地人也叫娘娘坟。这里有一个全国奇迹,就是朱橚的17个王妃全部安葬在此,墓室总体的建造结构呈莲花状,也是由青砖、灰石、穹顶构成,这种王室陵制造型全国独此一处。走进长长的墓道,沿着一个个墓门穿梭,最终又回到了起点,这里现在也是空无一物的。这17个王妃为什么是陪葬而不是正常下葬的呢?据记载,这些人里面有王妃、妃子和宫女,除了少数人正常病故外大多被处死。
离开墓室站在山顶,我感慨万千:不是每个人都有皇帝的命运,尽管朱橚历经三朝都未能如愿称帝,但是自己陵墓的规模却比自己胞兄明成祖朱棣的规模大,这也算胜了一筹吧!身后在这群山环抱间,不知朱橚又作何感想呢?如果他不是皇室之人,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以他对医学的兴趣和造诣,又会为后世带来怎样的传世名著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