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发展 >> 正文 >> 正文

民国军阀孙殿英,盗墓的时候为什么选择清东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10/22

这是前两天我看到一个评论这么说的,觉得这个问题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问题,然后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为什么当年的孙殿英选择清东陵而不是明十三陵。

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当年的孙殿英为什么要选择盗墓。昨天回顾了一下老版的《东陵大盗》得到了一个很准确的答案。

孙殿英作为一个军阀,手上有数万队伍,这些队伍要吃要喝要穿要枪要炮要弹药,更重要的是战士们还要饷银,不然这些军队迟早会哗变。而孙殿英在此之前投靠了许多人,而得到的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孙殿英本人在军阀混战时期只是被各方拉拢的对象而已。

当然孙殿英心里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有人有枪有银子就能有很好的生存资本,但当时的孙殿英是要啥没啥,甚至士兵的粮饷都发不出来,想要在老百姓身上搜刮民脂民膏也不太可能,而慈禧墓中的宝藏可以说是众所周知。正好他的军队正好在东陵驻防,当时的慈禧太后下葬也没有多少年!既然能解决没钱的窘迫那就干吧!军阀混战时期没有人给你强调主旋律。

同时我注意到有人在文章中说孙殿英是孙承宗的后人,清军刚入关的时候杀了孙承宗祖孙三代多人,可是这个仇毕竟已经过去年了,而孙殿英也没有证据表明就是孙承宗的后人。所以说孙殿英是孙承宗后人的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借口,一个理由,但是孙殿英他爹被满族人打死,就在眼前,所以孙殿英对满清政府可以说是恨之入骨。

至于孙殿英为什么选择不挖掘明十三陵我想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孙殿英绝非一般莽夫,他在挖掘开始前是有一番考量的,清东陵内被挖掘的只有乾隆和慈禧太后,这两个人在统治时期干的坏事不少,不容易引起当时全国舆论的过度哗然。

2,明十三陵离北京城不远,出动大批军队盗墓,容易事先走漏风声,很可能盗墓计划会中途而废。清东陵位置相对偏僻,人烟稀少,也容易下手,盗墓时不易被外界觉察。另外,民间一直盛传,慈禧陵墓和乾隆陵墓内随葬珍宝甚多,这也使得孙殿英对东陵地宫内的金银珠宝垂涎三尺,于是不顾一切进行盗取。

3,孙殿英选择清东陵下手,而不是明十三陵,是因为明十三陵埋葬的是正统汉族大明皇帝,他不敢下手盗墓。而清代被视作异族统治,非正统汉族皇帝,盗起墓来,心理压力甚小,并且可以被某些人看作是汉族人对满族人的复仇,比如自称自己是孙承宗的后代替祖上报仇。

4,孙殿英和普通人相比也算是人物,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也算是半个革命党,革命党更像是几百年前反清复明组织的现代化产物,要知道早期的革命党接受过许多反清复明组织的暗中帮助,就算是当年的国父孙中山,也有一些反清复明的组织有良好关系,如此国民党就和这些反清复明的组织就有理不清的关系,再加上当时的民间对明朝也一直有好感,所以孙殿英不会傻到去挖掘明朝的墓。

民国政府的高层在年轻的时候可能都是满腔热血,身上绑着炸药来刺杀清朝高官的经历,虽然后来变得贪污腐败,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允许孙殿英去挖掘明朝皇帝耳朵坟墓。只有清墓了,孙殿英盗了,甚至有很多人从心里高兴,国民党作为执政党不能公然赞同他的盗墓行为,但他们可以私下里来点小动作,还是没问题,孙殿英花点钱,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最后,我看到许多文章后面评论说这是孙殿英唯一干过的大好事,甚至有人称之为民族英雄,要我说孙殿英其实没有那么了不起,只不过大家太痛恨满清政府了,所以两者一对比,孙殿英的形象就起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