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先生在本次论坛的演讲全文将于近期整理发布,敬请期待!?
近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员会、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明文化论坛”在昌平明十三陵景区游客中心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焕新明文化,赋能十三陵”为主题,分为主论坛和4场分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围绕“明文化价值挖掘与创新提升”、“明十三陵世界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十三陵区域发展与文旅融合”以及“文化遗产与新媒体”等主题进行线上研讨,广泛交流,为昌平打造全国明文化中心献计献策。
华高莱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忠先生应邀出席“十三陵区域发展与文旅融合”线上分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十三陵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思维》。
截止12月10日16点,本届明文化论坛在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和抖音、快手、爱奇艺等各大媒体平台的直播参与人数,已经达到了.5万人次,各平台话题、报道总浏览量超过了3.5亿次。
李忠开讲
用好十三陵区域资源,讲好十三陵区域故事,护好十三陵区域文化,是“十三陵区域发展与文旅融合”分论坛上专家们的共识。李忠先生围绕本论坛主题,以《十三陵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思维》为题,进行了分享。
李忠先生指出,疫情之下,旅游业进入行业洗牌的关键时期,文旅项目呈现出“瓤”重于“壳”的趋势。并且,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旅游客群越发呈现出圈层化的特征。在此趋势下,十三陵若要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应把握客群的圈层化特征,在“人和、地利、天时”三方面实现创新。
一、人和:抓住明粉,通过年轻化、时尚化的方式,实现文化传承目标
近年来众多案例证明,只有年轻人的参与才能让传统文化火起来,例如因为年轻人的喜爱和参与,国粹京剧如今重焕生机。
针对如何焕新明文化,激发年轻人参与?李忠先生强调,要重点利用好“朝代粉”!因为“朝代粉”中的“明粉”对外战斗力极强,对明朝极为推崇,他们知行合一,历史考据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兼备。十三陵可以通过利用好“明粉”,以年轻时尚的方式打造“同袍”狂欢之旅。
二、地利:导流明粉,打造真实化、沉浸化文旅场景,实现城区全域激活
李忠先生指出,中国历来倡导走进真实的时空,去实际感受历史,“与祖先对话”。如今,国家也强调“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因此,吸引明粉不能只靠十三陵一个主角,还需要“群演和舞台”。在众多旅游资源中,居庸关长城、十三陵和大运河源头,是最亮眼的金字招牌,应以金字招牌为龙头,进行专项的文化主题延展,形成昌平独有的明文化的主题文化线路和全域资源激活。
另外,在科技和信息时代助力下,现在的明粉可以同时做到“考据万卷书”和“考察万里路”。所以,想要吸引明粉,也需要更加真实化、沉浸化的文旅场景打造。而文化线路,则是世界著名旅游区普遍采用的主题线路开发模式——通过场景的“主题串联”,可以在沉浸体验中实现文化传承。十三陵镇可以结合已有的“明主题”策略游戏,设计全域红线旅游——目前,国内已开发多款大明主题的策略游戏,未来可将线上与线下融合,通过游戏引流明粉和游戏粉,在以十三陵镇为核心的昌平全域设计主题串联的红线旅游。
三、天时:赋能明粉,通过明文化创新挖掘,跨界融合新产业机遇
李忠先生指出,围绕十三陵,昌平一直以来重视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但是,明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保护,更需要文化产业化,让文化能赚钱。未来,昌平可以以十三陵镇为核心,借助三大产业机遇,推进文物的数字化保护;聚集相关文化企业,发展明文化产业聚集区;挖掘本地文化,激活潮流消费,成功带动旅游发展。
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推动明文化创新发展?
开幕式上,北京市昌平区委书记甘靖中同志代表昌平区委区政府向线上线下的专家、学者和支持昌平区发展的各级领导、朋友表示感谢。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劲林先生、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先生、北京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孔建华先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赵古山先生等领导也在线上发表了致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李六三先生在线发言。
随后,中国明史学会名誉顾问毛佩琦先生、中国明史学会会长陈支平先生、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彭勇先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遗产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吕舟先生分别进行了主旨演讲。
“明文化价值挖掘与创新提升”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分别围绕明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昌平与运河,明文化的特点、地位和价值,明北京宫殿营建时间新考以及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视野下的明文化研究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明十三陵世界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围绕走出定陵发掘的历史困境、基于遗产价值分析的明清皇家陵寝展示利用提升路径研究、明十三陵陵监的调查与研究、明十三陵文物保护实践等内容展开交流,推动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创新。
“十三陵区域发展与文旅融合”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围绕十三陵文旅融合的创新思维、十三陵镇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规划设计、十三陵地区古树文化助力绿色产业发展、十三陵区域发展与文旅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文化遗产与新媒体”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围绕文化遗产与新媒体、文物+新媒体、让文化遗产因为新媒体而年轻等内容进行探讨。
闭幕式上,北京市昌平区区长支现伟先生进行了精彩的闭幕致词。
更多资讯
论坛上,明文化论坛logo和明十三陵世界遗产logo正式亮相。明文化论坛logo用“明”字篆体,以十三陵石像生之“象”变形,寓意“太平有象”。明十三陵世界遗产logo的设计不仅包含了系列遗产“明清皇家陵寝”的全称,还有十三陵遗产地的名称。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报审同意后,形成最终的表达形式。
明文化专家智库、全球明文化社团联盟在论坛上成立,更好地整合明史、明文化研究力量,发挥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在历史文化资源、物质文化资源、专家资源和机构功能等方面的优势,围绕明十三陵与居庸关的传统文化属性,打造专属明文化标签,同时开展好明十三陵、居庸关及相关明代历史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与推广工作,全方面多角度打造明文化交流传播中心。
接下来,明十三陵管理中心还将继续围绕大明文化论坛的主题,组织举办大明文化讲堂、文物巡展、研学旅游、明文化书籍出版、明文化原创作品征集等各项文化活动。从而借助明十三陵文化资源优势,借助明文化论坛的影响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铸魂。
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明十三陵管理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