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碑亭
这是祾恩门
关于景泰陵最早的照片,是德国女摄影家赫达·莫里逊上世纪30年代拍摄的。
当时还有碑亭、带门窗的祾恩门、砖砌的宝顶。
去过十三陵的朋友可能会问,都是明朝的皇帝,为什么景泰帝的陵寝这么寒酸简陋,根本无法与十三陵相比。这还要从景泰帝离奇的命运说起。
上面这位就是主人公景泰帝朱祁钰。如果不是因为一件历史大事,朱祁钰可能一辈子舒舒服服地当他的亲王。历史上也就不会有景泰帝了。
明朝正统十三年(年),蒙古部落瓦剌入侵大明,朱祁钰的哥哥英宗朱祁镇,受到大宦官王振的蛊惑,不顾大臣的反对,冒然御驾亲征,在不懂军事的王振的摆布下,明军在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剌军围歼,英宗被俘,瓦剌的统帅也先以护送英宗回京为名向北京进军。
皇帝被俘,北京危在旦夕,明朝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朝臣的拥戴下,英宗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当上皇帝,改国号为景泰。景泰帝即位后,重用于谦等大臣(此于谦非德云社那位)。在于谦的指挥下,瓦剌的军队大败,不仅释放了英宗,保住了北京城的安全,明朝也转危为安。可以说,景泰帝继位后,励精图治,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政绩。景泰帝在位期间,还改良了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后世为了表示纪念,将这种工艺品正式命名为“景泰蓝”。可惜的是,本有机会成为一代明君的景泰帝朱祁钰,最终却在“夺门之变”中成为失败者。原来,英宗被释放后尊为太上皇,一直被景泰帝囚禁。景泰帝做皇帝的第八年突然身体不适,朝廷上一些支持英宗的大臣抓住景泰帝生病的机会,率领军队帮助被软禁的英宗重新登上皇位。随后,英宗皇帝为报复弟弟朱祁钰,宣布废景泰帝的帝位,仍称其为郕王。不久,年仅30岁的朱祁钰病逝。英宗毁掉朱祁钰在十三陵修建的陵寝,以亲王的待遇葬在了北京西山。实际上,景泰陵的规格就是一座亲王陵。直到嘉靖皇帝的时候,修建了碑亭,景泰陵才有了一些皇帝陵的样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