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发展 >> 正文 >> 正文

差点丢了江山的朱祁镇,庙号居然是英宗,是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4/29

明英宗朱祁镇,九岁登基,二十二岁听信宦官王振的谗言御驾亲征被俘虏,一年后获救回宫却已经是太上皇的虚衔,然后被软禁监视在南宫七年后,策划“夺门之变”取得皇位。

朱祁镇的帝王一生,可以说污点非常多,甚至可以总结成几大罪!

第一大罪:宠信宦官王振,在其怂恿之下率领明朝精锐大军北征瓦剌,土木之变,功败垂成,二十万明军全军覆没。

第二大罪:在景泰帝病重时,联合宦官曹吉祥和徐有贞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却废景泰帝为郕王,在景泰帝离奇死亡后(英宗无疑是最大的嫌疑人),赐谥号曰“戾”,甚至不让其葬入明十三陵。(后来一直到南明时期,才恢复景泰帝的庙号为代宗)

第三大罪:杀了有“再造大明”之功的“救时宰相”于谦

第四大罪:二次登基的执政后期,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致使弋阳王一家冤死,民间又爆发了数十万的流民起义,导致明朝自景泰时期恢复的国力再度受创。

此等四大罪,实然是英主所为。可是就这样一位帝王,庙号居然是“英宗”,是讽刺还是实至名归?

天顺八年(年),朱祁镇病逝,谥号是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是英宗。庙号,主要是用于他的后世子孙在祭奠他时对他的称呼。而谥号,是他的儿子成化帝朱见深和群臣对他的一生进行最后的定论。庙号和谥号,这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实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庙号是英宗只有3个:宋英宗赵曙,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和明英宗朱祁镇。宋英宗赵曙是个精神病,而元英宗是个傀儡皇帝。这两位皇帝的功绩甚至不及朱祁镇十分之一。其实不能看先前两位庙号英宗的皇帝不行,给朱祁镇庙号英宗就是讽刺?严格上来说,朱祁镇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并不差,甚至他执政的后期有些举措可圈可点。

(1)童年生活优越,年纪不大便顺利拥有大明江山。可是即使这样,他的身上并没有一些骄奢淫逸的恶劣风气,反而是一位温润如玉的谦谦公子

(2)虽然在土木之变被俘虏,但是他在瓦剌大营中并未受苦,相反还跟瓦剌也先的弟弟称兄道弟,送朱祁镇回国时候,甚至跟他依依惜别。可见朱祁镇的外交能力并不差。

(3)复位之后勤政治国,每天早上四点就起床。同时平定“石曹叛乱”,也重用了一部分贤臣

(4)南宫圈禁,深刻体会到了百姓的疾苦,于是在复位后,宫内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圈禁的经历,也让他体会到了被永乐禁锢的建文帝遗子的痛苦,复辟后,直接释放了幽禁了五十多年的建庶人朱文圭。

(5)广施仁政,废除人殉。给全国老年人发放福利,实行养老政策。

《明史》称赞朱祁镇的功绩: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历史人物就是这样,你很难把他严格地划分成好还是坏,奸还是忠。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做实地化的评论。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明英宗确实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真的是一个好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朱祁镇虽然差点丢掉江山,但是他也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且尽力弥补。能尽力地延续“仁宣之治”明朝的综合国力。同时废人殉更是值得后世君王学习,所以总得来看,庙号英宗并非讽刺,是实至名归。

更多精彩原创历史内容,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