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几乎每位帝王都会在自己的首都旁修建皇陵,以供自己,以及自己的亲人死后埋葬所用。其中最为著名的皇陵,或许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举全国之力所修建的秦始皇陵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传说其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除了神秘的秦始皇陵,还有诸如常常被盗墓贼光顾的清代皇陵清东陵、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所葬的昭陵、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所沉睡着的茂陵等等。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之一,存在近三百年的明朝历经十六位皇帝,自认也有着许多的皇陵。
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故乡凤阳建有明皇陵,初代首都南京则有着明孝陵,北京作为后来的首都,也拥有着规模宏大的明十三陵等。除此之外,在湖北钟祥也有座明皇陵,那么,明朝的首都不在湖北,为何却在那里建有皇陵呢?
其实,明朝的皇陵和其它朝代的很大不同就在于全中国共有五处明皇陵,其中,最早的一座是朱元璋在元至正二十六年()时于今安徽省凤阳县开始修建的明皇陵,它是用来埋葬朱元璋的父母和兄嫂的,此外,还有埋葬朱元璋祖先的明祖陵,它位于今江苏省盱眙县。
后来,朱元璋又为自己和马皇后修建了明孝陵,为早逝的太子朱标修建了明东陵,这两座陵墓都位于今南京市玄武区。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朝帝王的皇陵也就在北京动工,明十三陵和景泰陵都位于北京周边。然而,从明正德十四年()起,今湖北省钟祥市一带却修筑起了明显陵,那么,它到底是个什么来头呢?
明武宗朱厚照作为明孝宗的独子,两岁便被立为皇太子,在娇惯中长大,弘治十八年(),年仅十五岁的明武宗继位,改元正德。正德十四年(),明孝宗的四弟,也就是明武宗的皇叔,兴王朱祐杬去世,武宗赐他谥号为“献”,并在其封地湖广安陆州修建亲王陵。
安陆州便是如今的湖北钟祥一带,而明武宗为了表达对四叔的重视,专门派人在松林山挑选风水宝地,将朱祐杬安葬。正德十六年()三月,明武宗病逝,据《明史》记载,临死前他留下因为自己年仅三十一岁便去世,膝下无子,便按照“兄终弟及”的继承规则,“遗诏召兴献王长子嗣位。”
兴献王的长子朱厚熙出生五天后便夭折了,这里所说的“长子”自然是兴献王的次子朱厚熜,朱厚熜继位后,改元嘉靖,并不顾朝臣的反对,将自己的生父朱祐杬追尊为“兴献帝”。嘉靖五年(),皇帝再次顶着压力将父亲迎进宗庙。
嘉靖十七年(),朱厚熜为父亲追尊庙号“睿宗”,朱祐杬进入了明朝皇帝的行列。不过,早在嘉靖帝继位的第二年,便对原来的兴献王陵进行了皇陵改造,并改名为“显陵”。此后,显陵历经扩建和修缮,于嘉靖四十五年()才真正建造完工,嘉靖帝对父亲的执意追尊,成为了湖北钟祥显陵产生的理由。
年元月明显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