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与重托,《北京日报》将舆论监督作为党报的核心功能,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怕辛苦,不惧威胁,努力践行党报的初心与承诺。
年4月,北京日报记者汲传排接到群众举报后,深入房山区十渡镇卧龙村大椿湖山场实地采访,刊发《大批林木遭到疯狂砍伐》报道。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乱砍滥伐的大椿湖山场开始封山育林,毁林人蹲大牢交罚金,林业官玩忽职守被判刑,负有责任的村支书被撤职。
年末,作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市启动水环境治理工程冬季大会战,各区选取亟待治理的部分河道,举行了隆重的开工仪式。开工数日后,记者闫雪静回访施工现场却发现,有的工程进展缓慢,有的几近停滞,海淀区黑泉排沟已完全停工。《领导前脚走后脚就停工》见报后,引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各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多部门联合会商,不仅推动黑泉排沟工程继续实施,当年全市冬季水环境治理工程均顺利完工。
年12月26日,北京日报记者祁梦竹采写的《养老院押金奇高用途似缺监管》刊发后,很多热心读者打来电话,诉说遇到过的类似问题,相关单位介入整改,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年1月24日,德内大街塌陷事故震惊全国。北京日报记者耿诺最早、最快深入抢救修复现场。1月27日,《四合院里私挖18米深地下室致塌陷》刊发,令“德内大街塌陷”成为转变旧城管理方式的标志性事件。北京立刻启动对平房院违建的清理整顿,多处四合院私挖地下室工程被叫停,政府推出了冻结违建房产、违建情况与个人信用挂钩等全国领先的控制措施,令此类违建实现了“零新增”。
从年11月到年5月,北京日报群工内参部记者历经半年时间暗访调查,深入昌平、房山、通州、怀柔等远郊区20多处违规渣土场,曝光渣土山破坏植被、威胁铁路安全等严重问题,并深挖揭露黑渣土场背后的利益链。《偷倒渣土乱象调查》系列报道推出后,全市即展开建筑垃圾违法倾倒、消纳全产业链整治行动;开槽黄土纳入矿产资源,北京市建筑垃圾消纳量减少一半。年10月1日,《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施行,治理步入法治轨道。
犀利报道促长城旅游业觉醒
作为北京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改革开放之初,长城是很多外国游客来京必逛的景点。当时,曾有香港报纸批评:八达岭长城游览区的服务接待工作还处于笨拙落伍的原始阶段。在随同欧美旅游团游览长城后,北京日报记者林为民的耳闻目睹证实了香港媒体的批评并不过分。年4月2日,《北京日报》刊发了长篇工作研究《醒醒吧,长城!》。在这篇工作研究中,林为民从四个角度分析了北京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事业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年4月2日,《北京日报》3版
从交通便利程度看:旅游列车从北京站开到八达岭要用两个多小时,比乘飞机去上海还多半小时。由于旅途时间长,游览长城的时间被压得很短,只有一个小时左右。从旅游纪念品经营服务看:卖纪念品的商亭“起”得很晚,游客都到门口了,它还锁着门。而那枚好不容易才买到的长城纪念章,模样又大又蠢。从旅游用品的提供看:登长城的平底鞋这里都见不到,记者眼见着一位穿高跟鞋的法国游客在登长城时扭了脚,一步一瘸地走下来。从旅游设施的配套情况看:八达岭站没有候车室,游完长城的游客没地方歇脚,只好坐在路边的石头或铁轨上休息,既不雅观,又有危险。卖茶水的商亭只有露天石桌、石凳,漫天风沙给茶水撒了一层“胡椒面”。
记者提出,要唤醒沉睡了千百年的长城为四个现代化服务,首先要唤醒那些至今还不重视发展旅游事业的人们。
这篇文章在采写过程中即引起了当时北京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专门召集市属各有关单位对这篇稿子涉及的问题逐项研究改进措施。在《北京日报》报道的推动下,北京的旅游事业加快了发展,获得了整体提升。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建立八达岭和十三陵两个特区,并分别设办事处,特区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辖区内的文物古迹和风景,管理辖区内的游览事项,更好地为游人服务,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百篇暗访助窗口服务业提升
年,正值我国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推进商业体制改革之时,《北京日报》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