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出土瓦当
1月6日获悉,龙泉明楚王墓群—年度愍王茔园考古项目,近日通过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年10月至年9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批对明朝第七代楚藩——愍王朱显榕的陵园(以下简称“愍园”)外城垣及其以外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清理工作。
愍园航拍照
调查勘探面积2万平方米,发掘面积平方米,同时,搜集与遗址相关的文献、口述资料。
在结合历年工作的基础上,此次发掘基本厘清了愍园的整体布局,其外城垣前方后圆的形制,有别于始封藩王昭园的方形布局。
愍园结构布局示意图。整座陵园呈轴对称布局,重要的建筑集中分布在中轴线上。其中,明塘位于中轴线上这是愍园不同于其他楚藩陵园的特点之一。
另外,发现的外神道、碑亭、明塘、排水系统、房址等遗迹,丰富了愍园的结构布局,为其他楚藩陵园今后工作提供了参考,也为研究明王朝其他藩王陵园制度提供了新材料。
愍园附属建筑(F1)影像。墙体用方形长条砖双层垒砌而成,地面用方砖错缝平铺,在靠近后墙的中央处有一砖砌供台。该建筑应是一处守陵祭祀建筑。
考古队还发现了各类建筑构件等大量文物,有筒瓦、檐瓦、瓦当、滴水、脊瓦以及各类砖、石构件等,如,浮雕有龙的瓦当、滴水,大量“官”字款铭文砖等。可推知,愍王茔园原本布局严整宏伟,建筑精雕细刻。
愍王茔园出土较多铭文砖,以“官”字款为主
明楚王墓群坐落于长江南岸龙泉山麓,是现存明藩王墓保存最完整的墓群之一,与北京十三陵遥遥相望,为研究明楚王、明藩王葬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龙泉山,天马峰、玉屏峰两条山脉环绕,形成葫芦形小盆地,两峰之间有珠山相间,有“二龙戏珠”之称,明藩王陵寝沿盆地边缘,建在两峰的南坡或北坡,号称“楚藩九寝”。这一带人文历史丰富,还有樊哙衣冠冢。
项目执行领队曹继文介绍,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六子朱桢分封武昌,封号楚,是为楚昭王。自昭王始至贺王终,明楚王共八代九王(其中两位王为兄弟关系)陵寝皆建于此,历时余年,与明王朝始终。其中,愍王茔园的规模墓群仅次于第一代昭王墓,且保存较好。
专家组认为,本次考古工作揭示了众多尚未明确的重要建筑基址布局及其历史内涵,掀开了龙泉明楚王墓群文物保护工作的新篇章。
项目验收组成员、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世伟认为,该考古项目对完整了解和认识明代藩王陵园制度及地方特色有重要意义,对遗址历史价值的发掘、保护和利用,推动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