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乐一狸
明康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区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
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
康陵是发现的“明十三陵”中砖碑铭文最多的一个陵。
建陵砖瓦,大都从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安徽等大运河沿线省市供应。砖瓦上有明显的阴刻、阳刻,记载了工匠姓名、砖块用图和制作年份等“出厂设置”信息。
康陵建于正德十六年(公元年),占地2.7万平方米。
明末,康陵在李自成入京后遭到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曾被整修。
康陵建于正德十六年四月。
嘉靖元年(公元年)六月陵园建成。陵寝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
神道上建五空桥、三空桥各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一座,亭内竖碑,无字。
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占地2.7万平方米。
康陵前面有两进院落,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陵门,单檐歇山顶,两阔三间。院内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各五间。神帛炉两座。
祾恩门在明末李自成攻入京城后遭到焚毁,原始门廊只剩石柱。
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均在历代劫难中遭焚毁,今时只剩下大殿地基及石柱遗痕,裸露于地面。
目前,残存的雕花石砌仍可见当时的工艺之精湛。
祾恩门后,是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两柱牌楼门祾星门,明末遭焚毁后,棂星门现仅存石基及两杆石柱。
祾星门石供案,案上摆放石质香炉一、烛台、花瓶各二(五供)。
此处为主要功能是祭奠中摆放三牲及香烛所用。
方院之后为圆形宝城,在宝城入口处建有方形城台,城台之上建重檐歇山式明楼。
明楼是“冥楼”的化称,楼内竖圣号碑,上刻“大明”“武宗毅皇帝之陵”。
明楼后宝城内,从排水沟里侧开始向中心部位起冢,冢形呈自然隆起状。
冢前及稍前两侧,分别有高不及胸的冢墙,造型似长城。
墙前正对宝城瓮道处,建琉璃照壁一座。
相传明朝建陵时,为避免皇陵机密泄露,故选用哑巴工匠,或将工匠毒哑。
同时,琉璃照壁与瓮城间距狭窄,在方位上琉璃照壁似卡住宝城咽喉,风水上令人“哑然”,故此处也成为独具特色的“哑巴院”,在其他明皇陵中亦有体现。
沿宝城墙顶环绕一周,可见圆形城内栽有大量橡树,因此树叶是猪最爱的草料,故为明朝“朱”氏一族作为守灵木,有慰灵饱腹之意。
明楼内竖有“武宗毅皇帝之陵”圣号碑。
陵宫外,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如宰牲亭、神厨、神库、祠祭署、神宫监、朝房、果园、榛厂、神马房等。
康陵在主建筑中轴线两侧,还设置了烧砖、瓦匠展区,将康陵保存下来的房檐、墙砖、榫卯等物件,作单项展示。
康陵下葬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是历史上少有的具有“现代性、自由化、人本追求”的皇帝,也是明朝著名的“玩咖”。
正德皇帝在一次南巡中,武宗朱厚照沿运河来到淮安府的清江浦,看到这里景色怡人,垂钓之兴大发,侍从又特备薄饼。
淮安乃是明朝漕运和盐业的重地,官员富商云集,淮扬菜的精美更非北方菜肴可比,卷饼用的肉菜改为淮扬风味的肉丝、韭菜炒蛋、萝卜丝等精品菜,武宗吃了,大加赞赏。
从此,正德春饼便流传下来,并且被带回宫中,逐渐成了北京的一道风俗美食。明朝人记叙北京的风俗说:“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曰咬春。互相请宴,吃春饼和菜。”
和菜又称合菜,就是奖葱丝、韭菜、豆芽菜等丝状青菜加以酱肉、肉丝、香干丝等,卷饼而食。
康陵景区外,是守陵人后人聚居的康陵村。村里人家多设有“春饼宴”,这里也是北京最地道的春饼所在地。
数百年来,这个古老的小村庄世代相传,继承了正德春饼你的制作方法,既保留了北方的风味,又继承了淮扬的精致,堪称最正宗的正德春饼。
参观时间:
9:00-17:00
公交线路:
北京市内乘坐、路或支线到昌平,转昌55路直达康陵村。或在昌平乘路至长陵镇,再坐昌55路在康陵路口下车,步行1公里即到。
自驾线路:
走京藏高速进十三陵地界,往长城方向,在长陵宫十字路口左转(永宁方向),沿主路前行4公里左右,遇“康陵正德春饼宴”石碑左转,1公里即到。
参观预约:
参观者一律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