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黄亚洲曾在访谈中提到,“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名片。”
正如要懂得俄罗斯民族,得看列夫·托尔斯泰、肖洛霍夫;要懂得法兰西民族,得看巴尔扎克一样;要懂得中华民族,则要从我们五千年来流传的技艺中寻觅。花丝镶嵌,是一门传承多年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由“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相结合,其起源于春秋战国金银错工艺,发展至明代达到巅峰阶段。它巧夺天工的工艺、精致繁复的造型、雍容华贵的风格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更代表了我国贵金属制作工艺的巅峰境界,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价值。
年6月,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老北京,花丝镶嵌被称为“京派艺术”,又叫细金工艺,它靠着一根细丝,一把镊子,一双巧手,在编、织、掐、填之间成就,其风格塑造华贵,工艺技巧精细,成为“燕京八绝之首”。
可惜的是,花丝镶嵌工艺由于所用原材料贵重,人工耗费巨大,长久以来非宫廷不足以享用。就是到了现代,拍场也鲜少见到花丝镶嵌作品拍卖,因为大部分的花丝作品都在故宫,在十三陵地宫,在国家博物馆……
讲到非遗花丝技艺的历史、传承与创新,赵老师双眼熠熠生辉,神色动容;讲到花丝镶嵌造价太高,一直没有走出过宫廷,几代花丝继承人的奋斗故事,赵老师情绪激动,不断述说内心的声音——创新国粹,让非遗花丝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花丝这门绝技,更要将我们中国的传统工匠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把中国文化推向全世界,让世界看见华夏民族艺术之美。
以《舞动冬奥花丝镶嵌银盘》为例,它是赵老师向年冬奥会献礼之作。
出于情怀,赵老师想为奥运做一份贡献,想让更多的人拥有花丝镶嵌作品。让它向全球展示华夏民族艺术之美,花丝镶嵌技艺之精,为全球献上中国民族艺术文化的美与意。
赵老师娓娓道来,他对花样滑冰这项冬奥运动的喜爱,是他印象中十分深刻的!
花样滑冰把体育运动和美和艺术,完完全全的融合到了一起,画面感非常强,运动员和观众和谐的互动,正好是我们内心想要精神的体现——和谐、友爱、团结、理解,也是代表着奥运精神,它把音乐旋律运用到运动中,更把我们带入这个环节,给我们的感觉特别的美好。
所以,在这次年冬奥会的这个重要专点上,这件冬奥赏盘《舞动冬奥花丝镶嵌银盘》的设计上,运用了花样滑冰作为主图案来设计。
真正的花丝镶嵌艺术,它的工序是非常繁复的,花丝部分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堆、垒、编、织、掐、填、攒、焊等传统技法;镶嵌则以挫、锼、捶、闷、打、崩、挤、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瓜子型凹槽,再镶以各类宝石。
比如,从熔金开始,熔成手指头这么长的一根银条,然后拉成0.2mm的细丝,光这个过程,就需要上百道的工序才能拉出来这个样子,而且越到后面,它越来越细,就很容易折断,就会作废掉,前面的一切就白费了。
双层花丝它的难度就更大了,双层的花丝很容易变形,加上这么多的花丝连接起来,它的焊接点也是非常多的,一点一点的焊接,焊药的量不能多,多了会影响美观,少了容易焊不上,焊接时温度的掌控也是到了极致,高一点,金丝融化断掉,低一点,焊药没有完全挥发融合,形成黑点、焊疤。
加上,焊一面的时候,另一面也会受影响,两面会冷热不均,造成盘面起伏不定,进而变形,每变一次形都要进行整形,大家可以看到这么多精巧的花丝焊接起来,还是双层,需要多大的工夫,难度不言而喻。
双层花丝这么难,为什么还要做成双层的呢?
赵老师表示,奥运是我国非常感到自豪的事,我们想要把中国最好的工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把它呈现给世人面前。把中国最悠久的文化和手工技艺展示出来,所以,这件作品2—3个月才能出一件,而且得一个团队来做,有搞錾刻的、搞花丝的、打磨抛光的,表面处理的,镀金的,手工压亮的,这是一个小的集体的,共同完成的作品。
这是第一件赵老师为冬奥创作的作品,这也是唯一一件冬奥题材赏盘类的,工艺角度来说,赵老师认为在几件里,这件作品是最难的。
花丝镶嵌是一种文化现象,档次是非常非常高的。
赵老师认为要收藏好的作品,而什么是好作品,有5点标准:
第1点是创意上好不好,比如它的文化和精神层面,内在的元素,以及每个图案都是否有它的文化内涵,是否很丰满,这是很重要的。
赵春明老师作品——APEC国礼《繁花》花丝手包
第2点是设计感上要有制式,这是工艺的规划,是不是按照宫廷的礼仪制度形成的工艺制式来做的,有没有仪式感,花丝镶嵌是代表宫廷最高等级的工艺,设计上的出品规划,要有艺术性,更要有写实、装饰风格。
第3点是材质要好,很显然,贵金属的材质更有价值。
第4点工艺要精湛,技艺要好,才能成为好作品。
第5点是稀缺性,数量上少的作品才更有价值。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繁荣,会有很多人在追求生活的品质,追求有民族特色的宝藏,花丝镶嵌就是我国的宝藏之一。从而,使其成为很多有文化底蕴,有艺术追求,有一定闲钱的人非常喜欢的物件。
比如,赵春明老师在范曾72岁大寿时给他制做了一件《五福拱寿赏盘》,范曾赞不绝口。
赵春明老师因花丝镶嵌作品同成龙结缘后来,在生肖马年,给成龙做了一件生日纪念花丝作品后,又给成龙一家三口《全家福》作品,上面写上了“龙凤名福”,特别在用甲骨文中的“名”字来演绎,表达了“傍晚十分,家人呼唤自己孩子的寓意”,成龙更是爱不释手。
分享的最后,作为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者之一,赵春明老师表示:感谢百嘉讲堂的邀请,让我能够将非遗花丝镶嵌传统技艺介绍给更多年轻人。中国非遗古法手工工艺需要传承和创新,需要更大的平台将我们中国传统的美好的技艺和文化展示出来,让更多热爱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人参与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