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发展 >> 正文 >> 正文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却为什么叫明十三陵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5/2/16
北京根治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bdfyy/bjzkbdfyy/
明朝从朱元璋开国到最后一个上吊而死的崇祯皇帝算起,一共传了16个皇帝,皇帝死了都得葬入陵园,而且按明朝的传统,爸爸儿子孙子孙孙子都得葬在一处,搞大团结嘛,死了咱一家人也要其乐融融的。首先,我们来看看明十三陵是哪些人的陵,分别是: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而这一处“已死明皇帝”们的家就是现如今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的明十三陵,可问题来了:“不是有16位皇帝吗?怎么十三陵里就葬了13位呢,另外3个皇帝去哪儿了?”“我爱南京,只葬南京”当然啦,少的第一位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众所周知,老朱当时开国后是在南京定的都,那会儿北京是他的四儿子燕王朱棣的封地,试想,老爹死了,怎么可能去葬在儿子的封地上呢。因此,老朱当年喊出了:“我爱南京,只葬南京!”的口号,死时葬在南京钟山的“明孝陵”。未能进入的人,甚至连个像样的坟头都没有此人便是皇太孙朱允文,本来是堂堂正正当皇帝的人,只需要等老爹死了就能上位,算是含着金汤匙、攥着金饼出生的。可惜,老爹还没等熬到当皇帝就挂了,本来没希望的,但是爷爷拉了自己一把,朱元璋同志大笔一挥就立皇太孙朱允文为继承者后面的我们都知道,他的叔叔朱棣二话不说就夺了他的江山,不仅当不了皇帝,连王爷都没得做了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成迷,一说自焚于南京皇宫,一说逃遁不知去向,一说后来跟朱棣叔侄相见,无论是那种结果,朱允炆注定不能进入皇陵。景泰帝朱祁钰系其兄英宗朱祁镇被俘囚禁瓦剌时继位,朱祁镇回国后发动政变,景泰帝被降为郕王,死后以王礼葬于北京西郊金山。明宪宗成化二年(公元年)追复景泰帝号,但并未迁葬,而只是将郕王墓就地扩建为景泰帝陵,这样做一来是入土为安,一动不如一静,二来也是考虑到财政问题,避免过于靡费,三来身为英宗嫡长子的成化帝笃信鬼神之说且为人宽厚,大约也不希望结下深仇大恨的父亲和叔叔在九泉之下还缠斗不休吧。景泰帝其实生前已经开始修建陵寝,但死后因帝号被废而未能入葬;而崇祯是英年因亡国而死,本来还没来得及修帝陵,清军入关后为安定人心,将他从速安葬于扩建后的田贵妃墓中,并草草改为后来称作思陵的崇祯陵。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前后15座帝陵中只有景泰陵没有的命名与众不同,没有用庙号+陵,而是用了年号+陵的格式,这是因为明代虽追复景泰帝号却未上庙号,直到弘光帝继位后才拟定了一个”代宗“的庙号,第二年弘光就灭亡了,清朝当然不会承认”伪皇帝“制订的一切,于是景泰陵就只好这么凑合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