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是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及皇后的合葬陵。它从年选址开工起,就伴随着一种神秘和不祥之兆。公元年的正月,21岁的朱翊钧,借去天寿山祭祖陵之机,就动起了给自己选择陵寝的念头。在古代帝王中皇帝继位后就开始为自己选陵寝,目的是在生前和死后都要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因此,朱翊钧也不例外,他祭祖完毕后就派风水师去勘察选择龙脉。几个月后,风水师选出了谭峪岭、祥子岭和勒草洼这三处“吉壤”后向皇帝报告。朱翊钧查看这三处“吉壤”,觉得风水不佳。于是,风水师又找了两处吉壤,其中一处是小峪山,朱翊钧再次亲自勘察,当场就看中了小峪山,于是把名字改为大峪山,也就是现在的定陵陵址。
万历十二年的十月初六,定陵正式动工。可就在风水师定下置放棺椁的地方,竟意外挖出了一块大石头,这是风水大忌。这时,刘伯温的十一世孙刘世廷上奏称,“大峪山寿宫龙穴不是真的”,这关系到大明江山的稳固。朱翊钧一听心里也打着鼓,他让人悄悄再看过几处地方,却找不到更加理想的,最后只好放弃了易地建寿宫的念头。明万历四十八年四月,孝端显皇后王氏朱翊钧病故之后葬在了定陵。万历葬入定陵后过了24年,年,李自成率大军攻入北京,随后下令放火焚烧了万历帝的定陵和天启帝的德陵庆陵,整个十三陵“砖石遍地,大火三日不绝”。同年,清军入关,又对明陵进行了大规模破坏。转眼又过了多年,年10月,一份由郭沫若、沈雁冰、吴晗等六人联合署名《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送到了周总理的案头。这消息不胫而走。当时的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和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大惊失色,他们急忙找到报告发起人吴晗,焦虑地对他说:“我国目前考古技术还难以承担这样大规模陵墓的发掘工作,出土的古物在保存、复原方面的技术也不过关,不应该挖掘。”但他们的建议立刻遭到副市长吴晗的反驳。因为他早就想发掘帝陵,此时决心已下。为了找到帮手他又请来郭沫若、邓拓等好友,通过不同方式在中央领导面前加紧鼓吹。这样,五天之后,中央做出了最后裁决,同意发掘。挖掘定陵文件批复后,考古工作队队长赵其昌等人来到了十三陵,决定先试掘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的献陵。可是因为献陵太小,吴晗觉得太小了没意思,最后几个人商量决定挖万历皇帝的定陵。
年5月19日,考古工作者挖下了第一铲后。接下来的2个多月却无法找到地宫的入口。而就在这时陵区开始下起大雨,天空中电闪雷鸣。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定陵明楼的坐兽竟被雷劈掉了!不到半日,一个更为可怕的消息又传到工地:定陵的“守陵人”谷水中被雷火劈死,张利被劈成重伤!诡异的事情还在继续。裕陵村一个中年妇女,去草垛拿草时,突然倒地,口吐白沫,人事不省。没过两天,工地上又来了一个疯老婆子,白发披肩,蓬头垢面。大家见了都觉得毛骨悚然。这一系列的怪事,并没能阻止陵寝被打开。年5月19日,发掘整整一周年,考古队员们终于找到了玄宫大门。随后,万历皇帝、孝靖皇后、孝端皇后的棺椁也被逐一打开。年9月6日,定陵被发掘的消息立即引起世界考古界的震动,海外多家报纸和通讯社争相转播了这条爆炸性新闻。年9月,万历帝后的殉葬品在故宫神武门展览后,万历帝后的三具头骨被送往中科院古人类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进行修补。同时,找了两位从事雕塑的老师,做万历帝后的模型。几年之后“文革”开始了,红卫兵兴致盎然地冲进地宫,他们把箱子被一个个打开,只见万历皇帝和皇后的尸骨完整地躺在里面。红卫兵把三具尸骨抬了出来摆放在一起,这时十几个大汉用石块猛击尸骨,这三具尸骨被击得七零八落,然后他们用木柴引火将尸骨焚烧掉。万历帝后尸骨被烧毁后,年9月,曾铲下定陵第一锹土的民工王启发,接到了定陵博物馆领导的指示:“马上就要开馆了,既然复制的棺椁已经做好,原来的棺椁就没用处了。你带几个人到地宫清扫,把那些棺木抬出来扔掉。”于是,王启发和几名博物馆职工用镐头劈下了楠木棺四周的铜环,把这巨大的三具楠木棺椁拉到城外,扔到了山沟里。
万历和两位皇后的楠木棺椁被扔进山沟后,当天下午就被附近的农民一抢而光。有一对年迈的夫妇,抢到几块棺材板后,特地用这珍贵的楠木请人做棺材,以备后事。两具棺木制成后,老夫妻前后不到半个月都离奇死去了。老夫妻的神奇离世,使知道底细的人大为震惊。然而,五个月后,又一个恐怖的故事发生了。在捡棺木的人中,有一位农民收获最大。他是最先发现棺木的,于是和老婆一起将宽大厚实的金丝楠木板一块块弄到自己地里,并找人做成了两个躺柜摆在堂屋里。可没想到他的四个孩子3男1女在一夜之间相互挤压着死在躺柜里。短短几个月时间,帝后棺椁就搭进了7条人命。而始作俑者吴晗、邓拓、范文澜死于文革;郑振铎飞机失事遇难刘德安 发掘地宫时的摄影师,文革中悬梁自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