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发展 >> 正文 >> 正文

由上海堡垒想到中国科幻片鼻祖十三陵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5/5/9
今年年初上映的《流浪地球》,为中国科幻电影揭开了新的篇章,它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也可以拍硬科幻大片。而最近热映的《上海堡垒》,其一路飞流直下的口碑再次将中国科幻电影推上了风口浪尖。《流浪地球》《上海堡垒》什么是科幻?顾名思义,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去幻想。在看一部科幻片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下自己,这部电影有科学吗?有幻想吗?没有科学的幻想,是神话片;没有幻想的科学,是纪录片。而某些披着科幻外衣,靠着胡乱堆砌的特效、空洞无稽的剧情和华而不实的演员撑起来的电影,只是一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垃圾。《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技术是重要的,但不是绝对重要的。你可以说中国电影技术上达不到《黑客帝国》、《盗梦空间》、《明日边缘》的水平,那跟年的《太空漫游》和年的《大都会》相比呢?关键还是想象力。虚拟与现实、多重梦境、时间旅行,这些老旧的梗好莱坞照样玩出了新花。而只是一堆人聊天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也聊出了一部科幻经典。这部电影讲的不正是我们古代人所追求的长生不老么?我们为什么拍不出来?凶宅美人头福胖认为,一部合格科幻片不仅仅是依靠炫目的电脑特技,而是要具有科幻的精神,最重要的是还要体现出人文的关怀与思考。实际上,中国并不缺科幻片,早在中国电影野蛮生长的八、九十年代,便涌现出了一批极具科幻精神的电影,如《珊瑚岛上的死光》、《凶宅美人头》、《错位》、《大气层消失》等等。老一代的电影人们,利用有限的资源和低劣的特效,描绘着他们对于科学的幻想:激光枪、核潜艇、换头术、人工智能……他们在探索,在思考,科学在带给我们日新月异的生活的同时,会不会反噬我们自身?絮叨了这么多,只是为了引出福胖心中最硬的一部国产科幻片《十三陵水库畅想曲》。这是北影厂为了庆祝建国九周年,只用了37天时间拍摄完成的献礼片。影片前一个小时讲述十三陵水库的修建过程。我国劳动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利用锹、镐、钎、竹筐、扁担、独轮车等原始工具,先后累计约40万人参加了义务劳动。经过了个昼夜不停的工作后,终于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影片后半个小时,展望了二十年后(年)的情景。这半小时全程高能,使得本片由一部带有纪实风格的献礼片,一跃成为一部硬核的科幻片。个人飞行器“有声传真书信”“有声传真书信”水利控制台“笔记本电脑”出发去火星二十年后,桃子、梨、葡萄、石榴、香蕉等各种水果,长在同一棵树上,一年四季开花结果;垂直降落的个人飞行器;癌症已经可以根治;月球上的问题早已掌握了,又实现了火星旅行;掏出“手机”就可以直接联系气象台,控制某个区域的雨量;“有声传真书信”,可以传送短视频;电视可以点播;水利控制台,可以控制十三陵水库和附近地区7个姊妹水库的水量,可以调节气候,还解决了十三陵公社和邻近公社万亩农田水利;每个社员每年可以分配到条大肥猪,每条都在斤以上;无线设备视频通话……年啊同志们!以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人们毫不气馁、充满乐观,大胆的畅想着未来。最重要的是,这些想象有的都已经实现了。所谓的“百灵仙树”,岂不就是转基因嫁接?“有声传真书信”和最后的视频通话,岂不就是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而个人飞行器、根治癌症、火星旅行、控制天气,这些包含人们美好愿望的想象,谁敢说以后不会成为现实?(当然,分配大肥猪实现起来还有点困难……)正是由于这些基于科学的幻想,该片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科幻片。反观《上海堡垒》这部影片,摆pose、组cp、打“怪兽”,一切看起来都轰轰烈烈,然而在漂亮的皮囊之下,既没有血肉,也没有精神。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