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冬季的长陵。长陵位于天寿山下,始建于公元年,先后历时四年建成,陵内葬有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及徐皇后。
陵门,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距北京故宫五十公里。陵区南起石牌坊,北倚天寿山主峰。四面环山,绿树丛丛。
明十三陵——长陵,已经是世界级文化遗产。长陵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陵墓。
这是长陵原貌的沙盘,现在有的建筑已经不在了。
宰牲亭,是为了祭拜祖坟,杀动物做贡品的地方,由于年代已久,早已经不存在了。
自陵门到陵恩门为第一进院落,有雪松长青,东南角有碑亭一座,原来无字,立于明嘉靖年间。
清顺治皇帝看过长陵后在碑的正面有满汉两种文字写了谒陵感受,碑的背面是清乾隆皇帝写的明陵八韵。
驮石碑的龟是龙龟,身上长鳞片,而不是花纹。
碑的顶端盘着一条龙,到处都有代表皇权的象征。
这里的兽头,并不是龙头,而是龙生九子中的蚣蝮(gōngfù)蚣蝮,好水,又名避水兽,头部有点像龙,不过比龙头要稍微扁平一些,头顶有一对犄角。身体、四肢以及尾巴上都有龙鳞。
明十三陵里就有好多块“无字碑”,咋回事呢?在皇帝陵前立石碑应该是历朝历代的一个惯例,这石碑一般被称为“神功圣德碑”(每个朝代叫法不一),上面书写着所葬皇帝生前的丰功伟绩。据史料记载,原来十三陵在最开始时就长陵立了神功圣德碑,而像他儿子、孙子、孙孙子的陵前都没有立这样的碑。嘉靖没写,之后的也就没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