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入了中伏
北京的白天当真是热的超凡脱俗!
每当走出开着空调的房间
就感觉瞬间要蒸发一样
其实北京有很多比空调房还舒服的地方
凉快不说
还可以长长知识
那就跟小编一起
一边避暑
一边了解一下
明朝那些事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坐落在昌平区的天寿山,总面积余平方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群山环抱,中间为平原。从永乐七年(年)五月开始建造长陵,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葬入思陵,多年中,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名太监
目前十三陵景区对游人开放的景点有四个,分别是:神路,昭陵,定陵,长陵
神道
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始建于明正统初年,明嘉靖十九年()完成。
▲石牌坊
石牌坊为陵区前的第一座建筑物,建于年(嘉靖十九年)。牌坊结构为五楹、六柱、十一楼,全部用汉白玉雕砌,在额枋和柱石的上下,刻有龙、云图纹及麒麟、狮子等浮雕。这些图纹上原来曾饰有各色彩漆,因年代久远,现已剥蚀净尽。整个牌坊结构恢宏,雕刻精美,反映了明代石质建筑工艺水平。
▲大红门
大红门坐落于陵区的正南面,门分三洞,又名大宫门,为陵园的正门。大门两旁原各竖一通石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
▲神功圣德碑亭
▲汉白玉华表
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造型生动,雕刻精细,深为游人所喜爱。其数量之多,形体之大,雕琢之精,保存之好,是我国古代陵园中罕见的。石兽共分6种,每种4只,均呈两立两跪状。将它们陈列于此,赋有一定含义。例如,雄狮威武,而且善战;獬豸为传说中的神兽,善辨忠奸,惯用头上的独角去顶触邪恶之人。狮子和獬豸均是象征守陵的卫士。麒麟,为传说中的“仁兽”,表示吉祥之意。骆驼和大象,忠实善良,并能负重远行。骏马善于奔跑,可为坐骑。
石人分勋臣、文臣和武臣,各4尊,为皇帝生前的近身侍臣,均为拱手执笏的立像,威武而虔诚。
▲大象石雕
▲骏马石雕
▲骆驼石雕
▲武将石雕
▲龙凤门
▲游览图
如果把神道比作一棵大树的主干,那它的枝叶就是各个墓陵,从神道走进来,才叫真正的走进十三陵。
定陵
定陵是明朝万历皇帝和皇后的陵墓,二十世纪五十年末,官方批准对定陵进行考古发掘。如今,定陵成为明十三陵中最吸引游客的陵寝,因为人们可以深入地(下)宫(殿)仿古探幽。
▲无字石碑
▲两柱牌楼门
▲祾恩门
▲明楼
定陵的核心景观就是地宫,在地下27米的地宫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帝王完整的陵寝,感受皇帝的雄伟气魄。定陵的大多数地面建筑已经被损毁,仅存的几处古建筑现在改建成定陵博物馆,可以在内看到当时发掘出来的万历皇帝奢华的陪葬品,以及其他价值连城的文物。
▲定陵金刚墙
▲地下宫门
▲地下宫门
▲地下宫殿
▲二龙戏珠金碗
▲花丝镂空金盒玉盂
▲龙纹金脸盆
▲金丝翼善冠,至今唯一发现的皇帝金冠,金丝冠
▲示意图
长陵
明长陵是明十三陵之首,也是十三陵中的祖陵。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帝都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始建于永乐七年(年),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绝对是历史爱好者、明史爱好者、建筑爱好者的必访之地。
▲祾恩殿
如果说太和殿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建筑等级最高的殿堂,那么长陵祾恩殿则可以位居次席——甚至“次席”之说也委屈了它,准确的说,祾恩殿应该排在第1.5名。
▲祾恩殿内部
祾恩殿与太和殿屋顶形式都是重檐庑殿顶,平分秋色。祾恩殿的开间为九开间,虽然与天安门城楼等相同,但毕竟少于太和殿那惊人的绝无仅有的十一开间,因此落了下风。基座方面是祾恩殿明显逊于太和殿。
▲祾恩殿
之所以把祾恩殿排在“第1.5名”,是因为它虽然开间数比太和殿少了两间,但论立面总长度,竟比太和殿还略长一些,也就是说,长陵祾恩殿是中国古建筑大殿中立面最宽的一栋!此外殿中的几根金柱都是直径超过一米的整根楠木柱,这在中国古建中也是极罕见的“高端配置。
▲朱棣铜像
▲长陵棂星门及明楼
▲长陵龙趺碑
长陵全景
昭陵
注:昭陵(因修缮暂停开放)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
▲昭陵
昭陵的最大特点,是率先形成了完备的“哑巴院”制度。明朝的帝陵从献陵到康陵前后六陵。宝城内的封土都是从宝城内环形排水沟以内开始夯筑“宝山”(墓冢)的,其形状呈自然隆起之态。《昌平山水记》记之为“甬道平,宝城小,冢半填”。昭陵则不同,宝城内的封土填得特别满,几乎与宝城墙等高,正中筑有上小下大的柱形夯土墓冢,封土的前部有弧形砖墙拦挡封土,并与方城两侧的宝城墙内壁相接,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月牙形院落,人们俗称为“哑巴院”,并称院外月牙形的墙体为“月牙城”。月牙城下观明陵,咱们下回书再道明朝那些事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