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帝王的陵寝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脚下,永乐七年后从公元年5月开始做长陵,进入明朝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入思陵为止,在此期间长达二百三十多年。但是问题来了。据历史书记载,明朝建国以来共有帝王16人,都是正当的皇帝。那为什么只有明代帝陵中的十三陵?其他三位皇帝的坟墓在哪里?
有三位皇帝没有进入十三陵,第一位是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是开国皇帝,他肯定是有陵墓的只是他的陵墓不在北京,而是在南京,被称为明孝陵。那为什么他的陵墓没有进入十三陵里面呢?主要是因为大明王朝在成立初期就将南京设立为首都,所以当时被称为应天府。公元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随着大明王朝逐渐稳定,朱元璋也想过迁都,并派自己的皇太子朱标到全国各地考察。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朱标调查尚未结束却不幸在朱元璋之前去世,朱元璋将太子朱标埋葬在现在的明孝陵东面。朱标的死亡也打击了朱元璋迁都的心,60岁的朱元璋已经没有时间迁都了。公元年登基的15年,朱元璋也失去了自己的妻子马皇后,马皇后也埋葬在孝陵。从儿子到妻子的去世给年迈的朱元璋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两人都被埋在了南京,为了死后也不孤独,朱元璋最终决定埋在南京陪儿子和妻子。孝陵不仅是一代帝王的埋葬地,而且成为了象征。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汉人建立的国王朝,朱元璋又是第一位帝王。
明孝陵成为政治象征,为了纪念国民效力,表达对汉人的重视,第二个没有被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是朱允炆。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没有葬在十三陵里。朱允炆即位后,怕藩王的权力日益扩大,他产生了削藩的想法。正是因为这次削藩触犯了很多有权势的人。其中有他的四叔朱棣,他曾为防守北方边防,他不甘心自己被削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造反了。这次起义在历史上被称为靖难之意。朱棣仅三年就进入了南京王宫。之后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在南京被称为皇帝,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一直耿耿于怀,毕竟他的皇位确实是篡夺王位的。对于生死不明的朱允炆,朱棣不可能在十三陵给朱允炆分配坟墓。因为只要在此埋下朱允炆,他篡权的事件就会永远被记住。当然,这是后话。因为没有人知道朱允炆去了哪里,朱允炆最终埋在哪里,这是一个至今尚未解开的谜。历史上对于朱允炆的结局有这样一句话:在国王朱棣进攻南京之前,朱允炆在皇宫被火烧死了,但是这个说法缺乏有力的证据;另一个说法是朱允炆逃到了海外,郑和下西洋也与寻找朱允炆有关。
第三位没有被埋在明十三陵的皇帝是朱祁钰。朱祁钰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他不仅是正当的登位,还救大明王朝在水火中。朱祁钰也是从首都迁移到北京后唯一没有葬在明朝十三陵的皇帝。据说明朝朝正统十四年,公元年8月31日,明英宗朱祁镇北征兵败被俘。这件事震惊了整个国家,但国家不能一日没有君主。于谦等大臣推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成为皇帝,成为明代宗后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如果他不继承,明英宗的儿子继承的话,国难迫在眉睫的时候大明似乎就离亡国不远了。但是朱祁钰成为皇帝,虽然得到了皇太后的正式认证,但是后来她在压力下又将明英宗朱祁镇迎回朝,但是有两个皇帝怎么办?谁又想拱手让出皇位?所以明英宗朱祁镇回朝后被封为太上皇,但被软禁在南宫中。一年后朱祁钰大病,这时朱祁镇发动了反击,再次夺回了皇位。明英宗再次登基后不久,他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钰死了。为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而立功的朱祁钰却被削了帝号,谥号。也就是说,被抹去帝号后已经没有资格葬在皇陵,只能按照亲王的葬礼安排。最后,朱祁钰被埋葬在北京西山。
所以通过三个故事,我们认识了没有被埋葬在明朝十三陵的三位皇帝。除了朱元璋因为客观原因不能埋葬之外,另外两个人是因为政治原因没有被葬在皇陵,而不进入皇陵意味着抹杀了他们身份的合法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