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为什么朱棣把自己的陵墓早早选在昌平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9/26

明朝朱棣的长陵在永乐七年就开工了,为什么这么早就选陵墓地址呢?

一,一般认为有三个原因,

1,是明成祖认为自己的陵墓必须大,可能耗费时间长,提前修有好处。2,是他们认为视死如视生,生死大事情,含糊不得。3,是明朝初年盛行一种风水学说——《形势宗风水说》,这种风水说发源于江西,有悠久的历史。这个学说对明朝帝王陵墓的建造的影响非常大。明成祖自然对此神往,还有一个节点是明成祖的皇后仁孝文皇后徐氏于永乐五年仙逝。她是徐达的女儿,是朱棣的最宠爱的皇后,仙去之后还没有陵墓开用,所以,在南京待葬。这些也许就是明成祖要早早建造自己都陵墓的原因吧。

二,长陵的选址,昌平是个风水宝地

长陵所在地的旧名叫康家庄楼子营。这里景色宜人,环境优美。山环水绕。是理想的风水胜地。其北天寿山主峰三峰并列。山前河水回绕,左砂右水。山区气势磅礴,视野开阔。正是《形势宗风水说》所要求的山川大聚的帝陵形胜。黄土山(天寿山)的主峰,其左右两侧又有龙凤二山衬托,构成绝佳风水姿态。清代梁道士有言:

天寿山势叠层环抱,其第一垅东西龙砂欲连未连,坊建其中以连络之。以青鸟家言,非直壮美也。《帝陵图说》。

显然,帝陵风水颇佳,景色优美还在其次。帝王家,无有不对往生者不尽财力支撑的,一日不废,必守先人陵墓。盖可荫庇后人之故罢。

那么,是谁为朱棣卜选的这个地方呢?一般认为是刘伯温,铁冠道人,姚广孝这三个人初步定下的陵址。但是,历史的记载又是这些人,明朝礼部尚书赵羾,风水师廖均卿,钦天监曾从政,昌平知县曾侃,以及非幻和尚吴永……可谓儒、释、道三家都齐了。

其中,廖均卿作用最大。他装神弄鬼地把朱棣给哄了。廖风水师于永乐五年()开始赴北京卜选陵址,到过京西燕台驿,玉泉山。费了一年的时间考察,均不理想。次年到了昌平黄土山。他认为就是这里,可以交差了。

他通过实地考察后写了《朝献山图表》对黄土山大加赞美。朱棣被他一番运行后,经过三次亲自实地考察。朱棣被廖师的仰掌金盘荷叶中,谁知波浪有仙踪所镇住。朱棣就下命令,给了廖风水师金剑一把,银锄一个,让他在吉时点穴。

朱棣把黄土山封成天寿山。其后,明成祖三次到陵区调研,皇帝如此高度重视,所以施工现场的士兵和民众非常努力。永乐十一年正月玄宫建成。皇后徐氏的棺椁从南京运到北京而正式安葬入内。明成祖把陵墓命名为成陵。

三,耗时最长的明朝长陵陵园

明长陵始建于永乐七年的五月八日。永乐十一年,巨大的玄宫筑成。皇帝赐名为——长陵。永乐十四年,长陵裬恩殿建成。宣德二年(),陵园殿宇主体工程建成。主体工程前后用了近十八年时间。正统年间(——)又陆续修建陵园的神道墓仪设施,嘉鲭年间,建立了神道大牌楼及陵内的龙趺碑亭。至此,长陵费时长达一百三十余年,算得上旷日持久。

神道墓仪的构成模式。长陵的神道取法南京朱元璋孝陵规划。神道两侧布满墓仪设施及石像生。陵宫部分又分为两大部分。明朝陵园颠覆以往各朝代的覆斗型制度,改为前方后圆的山陵格局。前方是指陵宫呈方形的地面建筑设置,后圆是指地宫及地面覆土形成的宝山,呈馒头型。宝城,是用砖垣把地面宝山围起来,就叫宝城,宝城下面是玄宫,停放帝后棺椁的处所。

长陵神道的总长度长达七公里。从昌平城往北走,依次经过石牌坊、三空石桥、长陵神功圣德碑亭、石象生、龙凤门、南五空桥……这些墓仪设施和桥涵建筑,之后通达陵园的大门口。

四,简说神道墓仪三大基础仪表建筑

壮丽而肃穆的建筑应该先要说说大牌坊。地点位于神道的最南方,又是进入神道的起点位置。嘉靖十五年()开始修建,形制为五间六柱十一楼格式。它是明世宗为旌表明成祖的丰功伟绩而建的大型仿木结的石牌坊。石牌坊往北两公里半,就是大红门。也就是“红门下马驻银鞍”的大红门。这道门的作用,是分别死者及生者的高低贵贱的入口处。要不,就没有这道门的作用了。

大红门离大牌坊只有1.25公里的距离。这道大门坐落于南面龙山和北面虎山之间的一个高岗上。造型为单檐庑殿顶,黄琉璃瓦,下开三道券门。中间大门为帝后梓官、神御物品、法器等神鬼用品的必经之地。左门为皇帝进御之门,右门为大臣们进陵拜谒之门。这种制式为孝陵及明十三陵所共有,但在之前的秦汉唐宋是没有的,清朝沿用明朝陵墓制式。大红门依据中国传统的文化精妙的礼制,绝伦美奂地融入了居中而尊”以及尚左的礼法制度观念。

当朝的才子张循写了这样的诗句:。华表双标白玉栏,红门下马驻银鞍。朝霞照耀青袍色,翠滴松楸碧殿寒。

大红门以北大约一公里的地方就是长陵神功圣德碑了。碑在碑亭之中。碑亭是一座歇山顶重檐之亭。碑亭平面图为正方形,台基边宽23米,亭高25米,四门各开一道大门。碑亭里面伫立着白石雕刻成的长陵神功圣德碑。碑高约8米。碑头雕刻有六条大蛟龙,尾交头缠,龙头朝下。碑体制度为历代奉行的龟趺螭首形态。这是古代陵墓通用的菅造制式。碑体用这些龙龟等等吉祥物,显然是自有其依据的。

五,明成祖朱棣的陵墓,是北京十三陵的祖陵

明朝本来有祖陵的,在江苏盱眙县西北管镇乡明陵村内。是明朝先人板板的三代陵墓。也是朱家共同的祖陵。朱棣到了北京,他要做北京十三陵的祖陵。这是他老早就建陵的主要原因。

他是北京明朝政权的始祖。朱棣的爸爸朱元璋的孝陵在南京。祖陵和皇陵(在安徽省凤阳县)在其他地方了。明朝帝王陵就分散成四处‘湖北钟祥还有一处)。所以,朱棣要把自己夺过来的政权以及死后的去处安排在北京昌平,就是他要做这个庞大帝王陵的祖陵。所以,长陵的规模非常地大。如上面的简单叙述,从中可以知道一二。

另外,朱棣得位不正当,他自己也感到没面子回南京与孝陵陵墓里面的爸爸相见。所以他在北京昌平建立一个自己以及后代子孙的最后之地。他把自己的陵区搞得这么大,就是希望后人仰望他的文治武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