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明朝(年―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但是去过北京的朋友都知道,在北京昌平区天寿山麓只有十三座明朝皇家陵寝,那么这十三座陵的墓主人都是谁?其余三座陵墓哪里去了?
年,燕王在北平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年,攻占南京的朱棣正式登基,改年号为永乐,北平改称北京,即位后为了稳定北疆,朱棣先后五次远征蒙古。永乐二十二年(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葬于长陵,庙号太宗,明世宗嘉靖时改为明成祖。明长陵是北京十三陵之首陵,朱棣及皇后的合葬墓。
此后至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共十四位皇帝,除明第七帝景泰帝朱祁玉葬于北京西郊金山外其余皇帝均葬于天寿山。
明第七帝景泰帝朱祁钰为何葬在北京西郊的金山?
年九岁明英宗朱祁镇继皇帝位。年蒙古瓦刺首领也先进攻大同,大太监王振怕自己的家乡蔚州有失,鼓动明英宗亲征,可是几场战役大败之后,在土木堡,皇帝朱祁镇被也先俘虏,消息传到京城,就立了他的弟弟朱祁玉为监国,于谦为兵部尚书,主持抵抗。又因“也先”多次用皇帝来威胁明朝。于是就立朱祁玉为帝,以免了蒙古“也先”的勒索。在京师抵住了蒙古“也先”的进攻,也先只好退兵,皇帝拿在手里的作用没有了,他就多次派使说要送回英宗,从这一点看景泰帝他挺厉害。
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景泰帝朱祁钰
而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的陵寝-南京明孝陵
大家知道,永乐皇帝朱棣把首都从南京迁北京后,开始建陵墓的,所以,他前边的两个皇帝,当然没葬在北京十三陵。是建在南京的钟山脚下的;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占地长达22。5公里,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为了保卫孝陵,内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有五千到一万多军士日夜守卫。清康熙、乾隆帝南巡时,都曾亲往谒陵,还特设守陵监二员,四十陵户,拨给司香田若干。咸丰三年(公元年)孝陵地区成为太平军和清军对峙的重要战场,地面木结构建筑几乎全毁。
南京明孝陵
明第二帝朱允炆为何没葬进十三陵?
据说,建文帝朱允炆当皇帝前,他爷爷朱元璋就有点不放心,提醒他,你当了皇帝要当心你的那些叔叔不服。并给他留下一个包伏,让他遇危难时打开。
后来,果然,四叔燕王朱棣发难,兵戎相见。从北京杀到首都南京。大兵很快攻进皇城。建文帝朱允文不知如何是好,他忽然想起爷爷当年交给他的那个包,赶紧拿出来,打开一看,是四套僧衣,还有佛家度谍,并且备有剃刀一把……孙子朱允炆很理解爷爷朱元璋良苦用心。当即,三个身边跟随的人同他自己剃光头发,穿上僧衣,从城角门逃之夭夭……等燕王朱棣打进皇城时,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不知他逃往哪里。有人说他乘船逃往海外,所以后来。朱棣派郑和几次出洋寻找……然而至今下落不明。
也有人说建文帝朱允炆在某寺庙当了和尚,活了七八十岁才逝去。人们感叹朱元璋早年当和和尚。给孙子留了一条佛家的生路,当然,这一切有待史学界进一步考证。
建文帝朱允炆
明十六帝列表
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
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
明成祖永乐帝朱棣
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
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
明英宗正统帝朱祁镇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
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
明孝宗弘治帝朱佑樘
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
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
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垕(hou)
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
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
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
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