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马晓晴)昨天下午,市人大代表、昌平区区长张燕友在昌平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十三陵将实施陵区内的村落整体搬迁,1.5万村民将被安置在新规划建设的十三陵门户区,目前规划已上报市规划国土委审批。届时,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将实行封闭管理,逐步做到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面对外开放。
(张燕友)摄/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刘畅规划新建十三陵门户区供搬迁
在昌平团分组审议中,市人大代表、昌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国昌表示,十三陵景区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是至今13个陵区仅有3个对外开放,其中未迁出的村民无法新建房屋,生产生活问题亟待解决。
对此,张燕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陵区内村民大多是守陵人的后代,当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诺要搬迁,但各方面因素制约,这一承诺至今未能兑现。
“村民们房子不能翻修新建,也没有其他收入的来源,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受到了很大制约。”张燕友说,目前,该区正在积极研究十三陵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相关规划,将综合考虑交通、生态、文物保护等因素,计划在十三陵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之外,规划新建十三陵门户区,来安置拆迁出来的村民,新建一片生态社区。
此外,张燕友还透露,去年12月,故宫博物院与昌平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故宫文化产业园也将落户规划中的明十三陵门户区,并设立故宫明代藏品博物馆和故宫文创园、紫禁书院。引进故宫文创园,打造紫禁书院等高端品牌,通过学术交流衍生品研发和销售等方式,集聚一批有活力的文化创意企业。
10个未开放遗址将修缮
张燕友表示,十三陵将景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按照明代史实对陵区进行保护修缮,恢复传统风貌环境。未来,政府还要加强对陵寝文物本体以及陵监村等附属建筑的保护修缮,对石牌坊、大宫门、神路、七孔桥的主谒陵线路进行整体风貌恢复,对陵区周边以及神道附近有碍文物保护和观瞻的现代建筑、村民院落进行集中整治拆除、搬迁。
张燕友还表示,目前穿过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内的G、S(昌赤路)和S(怀长路),对景区内文物保护和管理有较大影响。区内相关专业部门已经进行前期研究将这三条道路进行调整,景区未来也将进行封闭管理。根据方案,景区内10个未对社会开放的陵寝及其他妃子坟、太监墓等都将进行保护修缮,逐步做到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面对外开放。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原创作品拒绝任何形式删改,看法新闻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