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多年后,功成名就的刘晓庆回忆往事,对年3月的一天,仍旧无比清晰。
这天和任何一天都没什么不同,但这一天将改变刘晓庆一生的命运。
这天,已经考到成都部队话剧团的刘晓庆,随团到璧山县部队演出话剧《杜鹃山》。
和往常一样,大家都在准备着晚上的演出,刘晓庆刚洗了头,躺在床上看书。
“刘晓庆,出来一下”,听到队长叫,刘晓庆赶紧起来到门外,看见外面远远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人的面孔还很熟悉。
队长告诉刘晓庆:这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张勇手和徐潮同志。
刘晓庆所感到熟悉的面孔就是张勇手,而这种熟悉来自大银幕。
年出生于山西省汾阳县的张勇手,曾经是名真正的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
年初,八一电影制片厂到部队选演员,张勇手被选中出演战争电影《黑山阻击战》,在片中饰演连长王海龙,从此开启了演员之路,并正式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剧团。
张勇手饰演《林海雪原》少剑波此时的张勇手已经因所主演的电影《英雄虎胆》、《海鹰》、《林海雪原》、《奇袭》、《地道战》、《南征北战》等,成为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银幕军人偶像。
作为成都部队话剧团的成员,刘晓庆对这些电影是如数家珍。
这次见面也是刘晓庆第一次在银幕下面见到电影演员。
当时的张勇手要重拍电影《海鹰》,就到全国各地去找合适的演员,到成都部队以后,见到了文化部的一个副部长,张勇手说我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副部长想了下说:“很困难,但是有一个人你倒是可以看看。
“那是谁”?
“她叫刘晓庆”。
一身军装的刘晓庆在一棵大树下边梳头边走来时
张勇手的感觉就来了,他对刘晓庆说:你就梳你的头,我拍几张照片。
回来以后把照片洗出来,几个主创人员就围在一起看,都感觉还差点劲。
刘勇手就说:本人比照片好看,要不让刘晓庆到北京来试个镜头,通过镜头的拍摄,看看镜头下是什么样。
当时已经是八一厂台柱子的张勇手是很有话语权的,再者,这提议也合情合理,几位主创人员都说可以。
于是,二十三岁的刘晓庆拿着部队的介绍信,站在了八一厂摄制组办公室的门口。她的心跳的厉害,但还是用勇气敲响了自己的命运之门。
王晓棠、张勇手、王心刚、刘江……一张张大银幕上熟悉又辉煌的面容,出现在了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的刘晓庆面前,她被群偶了。
先是试妆,被评头论足一番的刘晓庆,第一次知道了自己脸上竟然有那么多不足,这还没完,然后才是试镜。
正式试镜那天,屋里坐满了黑压压一片人,都是八一厂的著名演员。
决定豁出去演的刘晓庆,穿上《海鹰》里面给她准备的衣服,反而不紧张了,面对镜头不怵。
所以多年以后,张勇手评价刘晓庆试镜就说了一句话: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但此时别急,还有最后一关呢,刘晓庆通过了试镜后,要被送到十三陵水库那去试胶片。
在去十三陵的路上,张勇手不断鼓励刘晓庆:你不要灰心,虽然形象不大理想,但有股“甜味”。
这甜味大概就是指刘晓庆当年真实、自然的美吧。
张勇手的鼓励给了初到北京的刘晓庆一些信心。但电影《海鹰》却突然停拍了。摄制组通知刘晓庆,让她返回四川。
如果刘晓庆就此回川,那故事就到此结束了。
不是有一句话么:命运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打开另一扇窗。
失落的刘晓庆走出八一厂大门时,一辆车停在了她面前:“晓庆同志,我们《南海长城》摄制组想请你去试试戏……
最终,为刘晓庆打开电影大门的还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只不过换成了另一部电影《南海长城》,这部和八一厂大帅哥王心刚搭档的电影,是刘晓庆的银幕处女作,也是刘晓庆传奇演员生涯的开端。
也许和“甜“字结缘,《南海长城》刘晓庆饰演的角色就叫”甜妹“。
有一点肯定的是:若没有张勇手慧眼识人,邀请刘晓庆来北京试戏,那晓庆的故事也许就是另外的版本了。
怨起
上世纪70年代末,张勇手开始从演员转型导演。并和景慕逵一起执导了影片《南海风云》。
积累了经验后,张勇手决定自己独立执导一部影片。
正好有部军事题材的剧本《祁连山的回声》,主要讲述的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支妇女武装——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和其他西路军战士,在河西走廊惨遭国军党马步芳军队的围追堵截,浴血奋战,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最终寡不敌众,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故事。
其中最出彩的主角就是妇女独立团团长。
这个英勇、坚毅、果敢的光辉女性形象,张勇手在编写剧本时倾注了很多心血,再加上这是自己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张勇手希望能拍出一部佳作,给自己的导演生涯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演员和导演注定是要互相成就的。
独立团团长吴姐由谁来演,张勇手首先就想到了自己发掘、并且在当时已经凭《小花》和《我们这一家子》在电影界闯出名堂的刘晓庆。
电影《小花》于是张勇手就拿着剧本去找刘晓庆,当时的刘晓庆正在拍《火烧圆明园》,饰演慈禧。
在刘晓庆初到北京时,举目无亲,人生地不熟,正巧张勇手的夫人也是四川人,并做的一手好川菜,刘晓庆就经常去张勇手家聊聊天啊,顺便再蹭顿回锅肉。
所以张勇手对刘晓庆来说既是恩师又似亲人。刘晓庆当即就说:你不要说叫我演主角,就是叫我跑群众,我也得给你去,我得去,就爽快答应了。
但在答应的同时,刘晓庆也留了句活络话:如果说将来汪洋厂长不同意了。那就是我不同意了。(注:汪洋曾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厂长,刘晓庆当时是北影演员。)
张勇手对最后那句话也没想更多,主演确定后,就高高兴兴回去准备拍摄前期的工作了。
并按照刘晓庆的形象配政委什么的。然后张勇手就拿着介绍信到北影厂办手续,请刘晓庆到八一厂拍《祁连山的回声》。
结果汪洋厂长挡了说不行,不行啊,勇手同志,这个刘晓庆我们另外一个戏里要用到她,因为有前面的话,刘晓庆说要是汪洋厂长挡了就是我挡了,那这不就是刘晓庆挡了吗,所以铿锵军人张勇手二话不说,扭头就走了。
三十多年之后,张老先生接受一档节目访谈时提及此事,情绪稍显激动,言语之间仍有介怀。
因为在中国的电影界是很讲究尊重老师的,对于刘晓庆来说,不是科班学表演出身,入门真的是很难的,张勇手对刘晓庆来说是有知遇之恩。
极度信任之后的骤然失落,一份热情变得冰冷的哀莫大于心死。
近四十年,张勇手和刘晓庆断了来往。
后来刘晓庆在一档节目谈及此事,对当年为什么没去演恩师的《祁连山的回声》,给出的解释是:和电影《原野》档期有冲突。
小编查证,电影《原野》的百科中明确记录了开机时间是年的8月,拍摄工作一直持续到冬天。
在刘晓庆的自传《我的路》一书中,也写出了《原野》拍完之后拍摄了电影《潜网》,《潜网》拍摄时间书中写的是年的夏天。
然后又陆续拍了《心灵深处》和合拍片《火烧圆明园》。
在张勇手的回忆中,他拿着《祁连山的回声》的剧本去找刘晓庆的时候,正是在《火烧圆明园》拍摄期间。
也许是时隔多年,刘晓庆的记忆出了差错,和《原野》的档期冲突是不存在的。
最终《祁连山的回声》成全了山东青年话剧团的演员倪萍。她顶替了刘晓庆出演了独立团团长一角。很多年后,演员倪萍成了主持人倪萍,就此名满天下。
《祁连山的回声》倪萍一骂一笑泯恩怨
都是电影圈的人,那能完全断了来往呢,还是低头不见抬头见。
大概是在年,中国表演协会第一届会议召开,刘晓庆、张勇手都受邀参加会议。
刘晓庆就去看恩师张勇手,当时张勇手和刘江住一个房间。
一见到刘晓庆,耿直军人张勇手就开炮了:“你了不起啦,你有什么不得了的“……,一连骂了整整两个小时,同住一屋的刘江都听的不好意思了,干脆躲进了卫生间。
不管什么原因,刘晓庆辞演了老师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在当时也没有意识到这部电影对老师的重要性。
还想着以后还有很多戏,下一部再跟老师合作。就此伤了恩师的心。
所以她一声没吭,任老师斥责。因为刘晓庆不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就算自己是块会发光的金子,但地上的金子多着呢,也得有人把它捡起来吧。
刘晓庆为张勇手写的“恩师此去经年,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的刘晓庆,在参加一档节目时,被问:你最要感谢的人是谁?刘晓庆沉吟之后,说出了一个名字:张勇手。
节目中,刘晓庆为化解恩师的心结,去菜场买了材料,到老师家要亲手做一碗担担面致敬当年的恩人,并对老师说:你消消气,还写了“思源“俩字,表达自己对老师永远不忘电影引路人的感激之情。
年末,中国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广东佛山举行,84岁的张勇手获得了终身成就奖。实至名归。为老先生开奖的就是刘晓庆。
一场师生恩怨就此烟消云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