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图片 >> 正文 >> 正文

潜心缂丝织造30年,他在抖音电商直播间织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3/4

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再用一只只小船般的、装有各色丝线的梭子,依照纹样的轮廓色彩分段缂织。纬线在梭子的交替下勾勒出不同的图案色彩,时光也仿佛在手指间变得缓慢……

在缂丝织造技艺传承人范玉明的抖音

缂丝大师(奇人匠心)直播间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数万名粉丝被这样的画面吸引治愈。“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粉丝们这样夸赞范玉明的手艺。

1

继承:祖传手艺一干30年

缂丝,又称“刻丝”,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48岁的范玉明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金山,现为苏州市非遗项目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我家祖上就做缂丝织造,手艺一代代传下来,我母亲和姐姐也都擅长制作刺绣、缂丝,耳濡目染,我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回忆起自己与缂丝技艺的不解之缘,范玉明的声音里透着笑意。

他介绍,自己生长在太湖边上一个小村庄里,这里几乎没有重工业,村里人靠手艺吃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手艺“绝活”。

16岁高中毕业后,范玉明便入行学习缂丝技艺。“那个时候,我家主要制作服饰中的腰带,用于出口国外。有人出制作材料,我们也不愁销路,在当时收入也不错,算是份体面的工作。”范玉明说,“我开始跟着家人学做缂丝,并在此期间拜了王金山老师学艺,20来岁就正式上手织丝了。”

如今,范玉明做缂丝织造已30多年,他感叹,这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过程。

“年,受明十三陵博物馆邀请,我与南京云锦研究所数位专家一同参与出土文物复制项目,近距离接触了我国古代的缂丝,深入了解背后的文化,让我思考怎么将现代人们所需要的艺术和传统缂丝技艺结合起来。”范玉明介绍,这些年,他还两次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范玉明深知,这门技艺需要不断传承下去。

而以“缂丝大师”入驻抖音电商背后,正是一个关于保护与传承的故事。

2

发展:非遗遇抖音焕发新活力

“缂丝技艺易学难精,耗时长成果慢,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做。现在,说这门手艺濒临失传也不为过。多年来,我尝试激发更多年轻人的热情,让这一技艺继续传承、创新下去。”范玉明介绍,自己这大半辈子就知道闷头做手艺活,不太会玩电子产品,今年春天在区文化局的介绍后开始接触抖音。

“抖音官方在拍摄、剪辑、视频推广等方面给了他这个‘门外汉’很多指导和帮助。”范玉明入驻抖音短短8个多月的时间,吸引了17万粉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