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图片 >> 正文 >> 正文

散文寻找少陵原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4/9
少陵原上俯瞰樊川少陵原上眺望秦岭

寻找少陵原

陈胜

19岁以前,我没有离开过这道原。从原下到原上,从小学到高中,从懵懂学童到追梦少年。而今越是远了,原就越出现在梦里。我知道,在我的潜意识里,它自是亘古未变,我也从未离开。

“神奇的少陵原,巍巍的终南山。在原、山之间,有我们美丽的校园。”这几句词记得不太准的小学校歌,是我关于你“官名”最早的认识。在我最初的印象里,世间就只有这一道原。如同说起川道,就在心里把它等于樊川。

原上缺水,然而原上非但不荒凉,而且也布满村镇和庄稼。据说,这里背靠黄土、俯视樊川、眺望终南,风水极佳。所以,汉唐以来以至明清,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竞相以葬在此间以为荣。时至今日,原上古墓茔塚仍不计其数,断碣卧石还在诉说着它荣耀的过往。每到春上,来明朝秦王十三陵看桃花的人便络绎不绝。引镇是古关中通往陕南的重要交通要道,腊月二十九的“万人集”更是闻名于附近柞水、蓝田各县。原是不连续的,地貌也不是一成不变。有几段是几层黄土台塬,一些不便耕种的土地就成了百姓的墓园。我的先祖,也葬在这原间高坡之上。每有白事,便是乐人奏唱秦腔,这种送行的古调竟是如此悲凉,以至于很多年后我听到秦腔唱段甚至是曲牌,都会黯然神伤。

我们住在原下,原上原下都有耕地,先辈的旧居还有窑洞。川道丰饶而滋润,我们能种水稻,附近还有村子种莲藕。我曾和好友龚辉骑车访古,发现原下众多的村子历史都可以追溯至魏晋,起码也是隋唐。古刹兴教寺、香积寺、牛头寺,华严寺二塔、杜公祠、桃溪堡、杨虎城将军陵园……都是郊游踏青的好去处。原上原下都是宝地,文物古迹俯首皆是,不时有谁家无意挖到铜钱陶罐的并不新鲜的见闻。身在此间,当时并没有觉得它的悠久和伟岸。越是距离远了,时间久了,我却越是以它为傲。

童年时的少陵原,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瞬间。

春天用杨树枝做哨子,嘴唇发涩而乐在其间。捋槐花、榆钱做麦饭,饭香四溢。放起自己糊的风筝,欢快地奔跑在广阔原野,麦苗一望无际,春风肆意舒展。

夏天可以戴了草编的“凉帽”去粘知了,帽子编得好的美滋滋,编不好的也不会太在意。拾麦穗、捉青蛙,要能再到引镇赶场集吃根冰棍,就更快活似神仙了。

秋天的玉米杆和萝卜都是甜的,五味子、水芹菜的美味至今还留在我的唇齿间。作业也少,自制工具逮蟋蟀、钓小鱼、摸螃蟹,都是最好的消遣。得空再和小伙伴们砍些小槐树,战利品捆扎起来一条绳子系在腰间,一路尘土扬起,骄傲之情犹如得胜的将军。

冬天支笸箩捕鸟,也以土块刻些其实用不上的暖手小炉子,都有乐趣。再趁大人不备点着蒿草,欢呼雀跃,却也没有酿过大祸。赶集回来的路上,走过结冰的池塘,扔一颗石子,听着它从冰面划过发出的空灵又奇妙的声音,一路都是好心情。

少陵原啊,曾经我是多么地熟悉你,即便大雪掩藏了小路,放学或走亲戚的我也从来不会找错地方。少陵原啊,曾经我又是多么地埋怨你,水利不便产粮有限,拉车上原费时费力;收麦炎热、锄禾当午,让人无处躲藏。这都是我,也都是你,我们不能改变对方,我们相互依偎。

这道原,我给它写过诗,还给它唱过歌;诗是只给自己看的,歌却不只是《黄土高坡》。它是我的原,也是我们的原,更是我们一去不复返的童年和天高云淡。

30年似曾只在一瞬间,我们的欢声笑语一定还在原上回荡。只是年届不惑的我们,已经各自散去。城市里有梦,却不一定有最美的春天。我的少陵原啊,你是否也曾责怪过我的冷落和决绝呢?

时过境迁,这里的孩子们也有了新的、和都市里一般无二的喜好,但他们很少再走上这道原。随着一些人的搬迁和乡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大家都越来越忙,农耕在人们生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但愿人情不要再疏远。一些稍有贫瘠的土地便遭撂荒,弃耕之下荒草、槐树、酸枣刺丛生。坟前祭奠亲人若不赶在寒假而是暑假,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带上镰刀开路,任凭手脚刮破也找不到路径,只得屡屡作罢。原畔风起,估摸个地方烧几张纸钱,聊表一下心意,仅此而已。

唐朝诗僧皎然有《送僧之京师》。原来那时就有人唯恐伤感,不能在秋天上原。

绵绵渺渺楚云繁,万里西归望国门。

禅子初心易凄断,秋风莫上少陵原。

40年后的法学家吕温,写下了《登少陵原,望秦中诸川,太原王至德妙用》。他虽赞叹此间景致,但还是想着自己的前途而向往咫尺外的帝都长安。

少陵最高处,旷望极秋空。

君山喷清源,脉散秦川中。

……

早欲献奇策,丰财叙西戎。

岂知年三十,未识大明宫。

另有唐人杨发,作《秋晚日少陵原游山泉之什》。他虽然在秋天上了少陵原,但却是为了暂别喧嚣。这里陶冶了杨发的性情,但还不足以盛放他的灵魂。

喧浊侵肌性未沈,每来云外恣幽寻。

尘衣更喜秋泉洁,倦迹方依竹洞深。

暂过偶然应系分,有期终去但劳心。

唯怜一夜空山月,似许他年伴独吟。

踏径而来,寻幽而去。少陵原哦,我听得见你的召唤,却走不到你的跟前。

少陵原如故,只是我们迷失在这人世间。少陵原依旧,但它又好像已经不是我的那座原了。或者说,原还是那座原,是我们长大了,而周遭的变化又太令人目不暇接。

魂牵少陵原,落寞少陵原,也感怀和寻找着这道我再难不断登临的少-陵-原。

年12月7日于河南郑州

作者简介:

陈胜,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化学者,TEDxZhengzhou演讲嘉宾、大型纪录片《河南历史文化博览》解说嘉宾。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长于散文、诗歌、历史传记创作和隋唐史研究。著有新人文畅销历史读物《大隋雄主杨坚》(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唐风烈烈》(郑州大学出版社),传统文化微读本《揭秘中国古代科技》(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诗集《往年他岁》(郑州大学出版社)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