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图片 >> 正文 >> 正文

兄弟你和700年前的长沙王长得一模一样那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4/10/16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专科 https://m.39.net/nk/a_4782740.html
本文系原创,欢迎转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他从老家山东惠民来到江苏无锡,投奔吴王阖闾,受到礼遇,曾率兵攻打楚国,一度占领郢城,差点灭了楚国。孙武功成名就,应该说离不开“伯乐”——吴王阖闾的赏识和重用,孙武后来虽然离开了吴王阖闾,但是君臣二人还是有着很深的情谊的。两个人谁也不会想到,七百多年后,他们的后代竟然以一种尴尬的方式“相见”。始作俑者自古迄今,摸金校尉这一行可谓生生不息,前赴后继。东吴大帝孙权也参与过盗墓,堪称史上帝王盗墓第一人。孙权作为皇帝富有天下,他盗墓又是图个啥呢?《三国志》记载:“黄初末,吴人发长沙王吴芮冢,以其塼于临湘为孙坚立庙。芮容貌如生衣服不朽。”正史、野史都记载了这次盗墓事件。孙权当了东吴的皇帝之后,打算在长沙郡临湘县给老爹孙坚建庙,需要大量上好的木材、石材,东吴诺大的地盘,应该不缺贵重树木,估计是给老爹建庙时间太紧。听说长沙王吴芮坟墓规格相当高,石材、木材丰富,孙权就动起了歪脑筋,派兵民大肆盗挖,以尽其材。长沙王吴芮是吴王阖闾的后裔,曾协助汉高祖刘邦举兵反秦取得天下,以功劳卓著被封为异姓王。刘邦派利苍为长沙国相,实际上负责暗中监视吴芮,吴芮一直低调行事,生怕引发刘邦怀疑,四十岁时英年早逝,与王妃毛苹合葬于临湘西北的北津城。活见鬼吴芮墓为黄肠题凑,这是一种帝王规格的厚葬方式,陵寝四周用柏木堆垒形成框型结构,内部有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等。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县北有吴芮墓,广逾六十八丈,登临写目,为廛郭及佳憩也。”因为墓内木材、石材数量庞大,孙权不得不征用大量的民夫。等到挖出吴芮的棺材,打开一看,人们惊呆了,珍宝已经不足为奇,这位死了四百多年的王爷尸体竟然保存完好,面容像活人睡着了一样,他的随葬衣物也没有腐烂。更为神奇的事情还在后头,几年后,一位参与盗墓的湖南人路过安徽寿春,遇到了一个中级军官,他感到头皮发麻,简直是活见鬼!几年前棺材里躺着的长沙王不正是眼前这个人吗?原来此人是长沙王吴芮的十六世孙吴纲,盗墓亲历者询问得知了吴纲的身世后对他说:“君何类长沙王吴芮,但微短耳。”——你和长沙王吴芮长得简直一模一样,就是个子比吴芮稍稍矮点。吴纲感到很奇怪:“(吴芮)是先祖也,君何由见之?”——吴芮是我的先祖,可是你怎么会见过他呢?盗墓者只好把皇帝组织盗墓,打开棺木的事情告诉了吴纲。吴纲问他:“更葬否?”——是否迁葬了?那人回答:“即更葬矣。”——已经迁葬了。吴纲气得牙根痒,可那有个卵用?皇帝诏令,谁敢不服从?一个中级军官,只能在心里骂几句娘,替祖宗出口恶气。吴芮后来被迁葬家乡瑶里(位于今安徽休宁、江西景德镇一带),墓址在江西婺源城西鸡山上。意外收获盗挖吴芮墓之后,孙权尝到了甜头,他又盯上了南越王陵。黄武五年(年),孙权派将军吕瑜率兵数千人前往广州,企图盗掘南越国武帝赵佗的陵墓。《番禺志》记载:赵佗去世后,灵车从番禺城四门出城,谁也不清楚哪个是赵佗的灵柩,陵墓设多处疑冢,而且采取了深埋秘葬。盗墓大军疯狂挖了多日,几乎把广州附近的大小山岗刨了个遍,也没有找到赵佗的陵墓,直到今天,一千六百多年过去,依然无人找到神秘的赵佗墓。盗墓大军意外发现了赵佗曾孙——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的墓葬,出土有金缕玉衣,三十六颗皇帝信玺、皇帝行玺等金印,三把铜剑等宝物。当时,一些士兵水土不服,很多人感染疟疾而死亡。军中流传——南越王的幽灵在地下施了邪术,令盗墓者不得安宁。盗墓行动不得不终止,南越国其他陵墓才免于浩劫。老猫房上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家风世代相传,老子做,儿子看,孙子潜移默化,无师自通。孙权的六子孙休当上了吴国第三代皇帝,盗墓的疯狂程度一点也不亚于老爹孙权。孙休在江陵地区连续盗挖陵墓多处,理由是“戍将于江陵掘冢,取板治城。”放出口风要寻找建筑材料筑城,以此掩人耳目,混淆视听。有一次,孙休打开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坟墓,发现内部有厚重的石门,可旋转开闭,墓道广阔,足可乘马奔跑。出土铜人数十个,身高五尺“皆大冠衣,执剑列侍。”从残存的文字猜测,应该是春秋时代的王公级别的墓葬。棺材中的墓主人“鬓毛班白鲜明,面体如生人。”有几个胆大的士兵把墓主人从棺材中抬出来靠在墙壁上,忽然从死者身上滑落一颗足有一尺长的玉东瓜。死者耳孔、口中、鼻孔中塞满了红枣大小的金块。江南一带,凡是有点规格的大墓几乎被盗掘一空。士兵把木材、石材以及珍宝取走后,附近村民开始疯抢墓室中的墓砖,贩卖获利。坏榜样孙权为帝王们起到了榜样作用,此后一千多年中,帝王级别的盗墓贼屡见不鲜,这些皇帝大多不图钱财,武则天掘徐懋功的坟,是因为他的孙子徐敬业造反,这个属于泄私愤。明熹宗朱由校盗挖金帝陵,为了捣毁大清龙脉,以厌胜之术阻止满洲人南下入关。等到金国人的后代满洲人建立了大清朝,清军入关后大肆劫掠十三陵,纵火焚烧了定陵(明神宗朱翊钧陵墓)、德陵(就是破坏大清龙脉的那位朱由校的陵墓),顺治皇帝建造的孝陵就是拆毁十三陵地面建筑的材料,康雍乾时期建造的陵墓大部分取材于十三陵。有人感叹,为啥一些挖人家祖坟的家伙可以逍遥法外得以善终?有道是一报还一报,也许是时候未到,时候到了,子孙后代跟着吃瓜落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