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孙殿英的盗墓生涯》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对于盗墓者来说,哪个地方陵墓里面的宝藏多好下手就是他们的目标“猎物”。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陵墓一般都是在帝王生前就开始修建,修建陵墓对于每个皇帝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工程,由不得半点的懈怠。而这些陵墓建成后,里面陪葬的都是各种当时朝代的珍贵宝物。对于考古学家来说,皇帝陵墓中的宝藏是值得研究的,而对于盗墓者来说,这些陵墓里的宝物都是值得“深究”的。所以,不同时期乃至现代,还会不时有新闻爆出考古学家在哪里发现了什么朝代的宝藏,也不时有报道哪个朝代的陵墓里有宝物离奇被盗失踪。而中国近代有个盗墓者孙殿英,他放着价值连城宝藏众多而且路程较近的明朝十三陵不去挖掘盗墓,却带着“盗墓军”对清朝皇帝下手。按理说,明十三陵肯定对任何盗墓者来说都是最有吸引力的“猎物”,可是孙殿英却偏偏舍近求远选择了性价比更低的清东陵。关于这个“不明智”的盗墓选择,孙殿英解释的理由不是从经济报酬上进行解释,而是站在个人家族的立场上。盗清朝皇陵,主要目的是为了替家族三代的无辜牺牲的生命报仇解恨。孙殿英的祖宗是明代的孙承宪,孙承宪誓死对抗清朝军队,众志成城保卫城池。最终却被逼落得自尽的结局。家族之仇,家族之恨,孙殿英挖掘了清皇陵之后,对慈禧太后和乾隆的尸体采取了残忍的手段,可以说是连尸体都不放过。至于为何有这种“不人道”的行径,据说,是因为孙殿英听从了算命风水先生的话,如果挖掘清皇陵墓,清朝便永无复兴之日。简单来说,就是“报仇雪恨,破坏风水!”于是,他带领人对慈禧和乾隆的尸体“斩草除根”。而明十三陵虽然宝物很多,但是毕竟处于郊区地带,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容易树大招风,惹祸上身。清朝皇陵则不一样,地处偏僻,而且不像明陵墓戒备森严,所以好动手。当然,民国时期喊的口号是“驱逐鞑虏”和明代的政治军事提倡不谋而合,如果在这个时候盗明朝陵墓必然会引起社会的愤恨和深究。据说,清朝乾隆皇帝曾经为了给自己的陵墓“添光溢彩”,也当过“盗墓者”,下令窃取了明朝万历帝陵墓里的宝藏。而轮到他躺在陵墓里的时候,风水轮流转,因果相生,这也难怪后来自己的陵墓被别人盗取甚至还落得个尸体不得全的悲惨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234.html
上一篇文章: 行走明十三陵泰陵城里城外的那人那事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