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资源 >> 正文 >> 正文

国产科幻电影的艰辛探索之路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8/30
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210119/8604561.html

▌坎坷中前行,国产科幻电影的艰辛探索之路

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部科幻电影《六十年后上海滩》上映于年,起步并不晚,但此后受 治科技环境等影响,后续发展乏力。

20世纪50年代《小太阳》和《十三陵水库畅想曲》使独具东方特色的科幻电影初露头角,前者被刘慈欣盛赞为“具有更大科幻内核”。

80年代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口号的提出极大促进了科幻文学的繁荣,同时欧美科幻小说及电影如《星球大战》等进入内地,培养了我国 批稳定的科幻迷,多部 科幻电影也因此诞生,如《霹雳贝贝》、《珊瑚岛上的死光》等。

但进入20世纪后,虽各类摄影技术均有较大发展,科幻电影的质量和类型都停滞不前,除 方面与好莱坞有较大差距外,剧情逻辑和深度也有待大幅提升。

在年后,随着热钱不断涌入电影市场,一批粗制滥造的科幻片票房与口碑双低进一步打击了观众对于国产科幻片的信心。

▌进口科幻独霸天下,国产片票房、口碑低位徘徊

国内科幻电影市场总体份额低于欧美市场,且多被进口科幻电影占据。

根据艺恩数据显示,-年国内票房TOP10中科幻电影票房占比约在20%左右,远低于欧美市场的40%。

其中年院线科幻电影市场总票房为.59亿元,占比仅为23.21%。其中大部分科幻片市场被好莱坞大片占据,-年每年上映的国产科幻电影数量约在5部左右,数量占比20%,票房占比则在5%左右低位徘徊,其中、较高的市场份额为由中外合拍片《钢铁侠3》、《变形金刚4》带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科幻电影。

年票房 《美人鱼》则以喜剧和爱情元素为主,科幻仅因剧情需要作为第三个标签展开。

细览近年来国产科幻电影,其剧情深度和 均与好莱坞有较大差距,口碑和票房都处于低位徘徊。

国内历史票房TOP10国产科幻电影除《美人鱼》外,总票房大多在千万级别徘徊,与迅速扩张的百亿票房发展趋势不符,且豆瓣平均得分4.51,远低于观影及格线。

一方面,大部分影片中科幻仅作为背景元素服务于喜剧或动作主剧情发展,为软科幻题材,科学逻辑性较差,哲思深度也略为欠缺,如王晶导演的《机器侠》虽触及“机器是否拥有人类情感”这一经典命题,但并未做深入讨论;

另一方面,在部分科幻片中,由于投资方对制作成本与制作时间管控严苛,受制于技术和资金有限,影片 呈现效果较差,进一步拉低了口碑评价及票房表现。

▌主创、资金、技术多方滞后,国产科幻之路道阻且长

科幻电影需要整个电影工业体系的支撑。所谓电影工业化是指服饰、化妆、道具、摄影、录制、美工、编剧、导演、演员各司其职,在工业流程的制约下共同完成电影的拍摄任务。

研发、融资、制片、宣传、发行、版权交易、衍生产品开发各尽其责,在工业标准的推动下一起打造电影的产业链条。

中国电影工业由于起步较晚,经验匮乏,目前国产电影的体系下,“专业的人”、“专业的预算”、“专业的电影效果”三者均处于未知和欠缺状态。

虽然尝试者众多,但国内科幻电影仍处于“低投入—低质量—低票房—进一步降低投入”的恶性循环。

主创:艺术有余科学不足,工业化制作经验欠缺

科幻电影需要的国内产业链层面人才、技术、编剧与文本创作的一直处于断层之中。

原创科幻电影对主创团队的科学素养及逻辑思维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目前国内主流导演、编剧团队缺乏相关知识积累,并对科技探索敏感度较低。国内第四代、五代导演及编剧团队多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文科或艺术出身,未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成长环境中也缺乏科幻作品熏陶。

而相关物理学理论知识非一时突击学习所能弥补,如《星球大战》主创团队设计的“千年隼”结构需要大量物理学知识积累。

若主创团队缺乏一定理论基础,其逻辑与科幻宇宙想象力会受到限制,后续道具物理推算、建模的指导也会有所欠缺。

其次,国内知名导演大多偏向于现实主义类电影,张艺谋、冯小刚等导演均未涉猎科幻类题材,对技术与科学探索的热情较弱,而普通导演难以融资,新生代导演的崛起也尚需一段时间,国产科幻电影从制作源头上便处于落后的状态。

资金:科幻电影投入大、周期长,资本方多知难而退

科幻电影 及道具制作耗资高昂,国产科幻电影则因为票房风险大、制作周期长等因素缺乏资本支持。 制作目前仅有好莱坞体系培育的视效公司才能完成。

而在工业光魔的 报价单上,一个7至15秒的高难度镜头价格在12-28万美金之间,因此好莱坞TOP5票房大片投资体量均在10-20亿人民币左右。

反观国内科幻电影,由于国内票房承载量有限,过往的国产科幻片投资成本 不过3-4亿人民币,制作成本上的差距直接造成影片质量上的巨大鸿沟。

从好莱坞与国产科幻电影历史TOP5的数据上来看,好莱坞科幻片呈现高成本高投入的态势。

而国产科幻片除软科幻的《美人鱼》投资收益较高之外,其他科幻片均属于低成本低回报,投资价值低。

技术:技术资本错位,国产 夹缝中求生存

国内视觉 技术行业起步较晚,缺乏经验积累和资金支持,多以服务好莱坞片为主。

完整的影视 制作包括 技术研发、前期视觉开发、现场视效拍摄和 制作4个环节,好莱坞的 制作不仅因为其百年工业发展,也源于多部各类型电影拍摄积累的经验,如流体 计算软件最早来源于美国的海 事技术,卢卡斯为拍摄《星球大战》三部曲积累的 资产成就工业光魔的诞生。

目前好莱坞在特技摄影、模型制作、 化妆等诸多细分领域都已经形成了精细的专业分工,并且有成熟的协同管理体系。

相比之下,国内视觉 行业年之后才略有起步,仍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目前国内 的 制作公司仍主要以服务好莱坞片为主。

国内 制作公司并且没有形成以技术为核心的良性竞争,多在高端海外公司和廉价基础业务夹缝中求生存。

目前我国品牌认知度 的视效制作公司BaseFX拥有最为先进的制作流程和培训体系,但即便如此其员工规模也只有多人,而工业光魔的团队可能多达多人。

行业内中小型公司目前多以低价优势分食中低端基础业务,而即使是国产 电影也难寻华语 制作公司主导身影。

此外,目前国内视效行业大部分从业人员来自于 速成培训机构,高校无专业培养体系,而海外诸多艺术院校的专业老师均为各公司就职一线人员,国内 制作行业人才短缺问题严重。

根据年艺恩调研数据显示,超过60%的观众认为国外 优于国产 ,华语 制作支持度较低。

▌千帆启航,《流浪地球》有望引领国产科幻爆发

影片票房规模日益扩大,存在容纳大制作国产科幻的空间

国内电影市场票房规模增速强劲,且头部影片票房天花板一再上升,存在打造国内科幻的市场基础。年国内电影总票房.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已稳坐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此外头部影片集中趋势进一步加强,、18年票房 《战狼2》、《红海行动》分别获得56.83、36.51亿人民币票房,TOP10电影票房占比也由年的34.65%上升至40.24%。

票房扩大有利于提高优质影片投资上限,而头部影片的豆瓣评分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显示出影片内容质量与票房关联度的加强。

且近三年中,依靠流量影星的传统喜剧片、爱情片逐渐引起审美疲劳,《战狼2》、《红海行动》等高质量国产战争片、动作片引起观众追捧,显示出国内观影需求的巨大变化。

我们认为,国内电影市场已经存在进行高投入长期制作形成高产出国产科幻电影的市场基础。

投机热钱流出、限薪 策出台, 与制作投入有望加大

随着影视行业 策进一步趋严,相关演艺明星限薪 策密集出台,投机热钱也进一步流出。原本以追求速度、追求流量影星的影视投资理念将发生反转,主要的成本投入将回归内容打磨和 制作。

年6月以来,针对阴阳合同、天价片酬以及唯流量吸金等现象,广电总局发布一系列相关监管 策,如限制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网络剧全部嘉宾和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成本40%等意见,尽管目前演员限薪并未限制电影演员片酬,但 策传递的监管导向会传递至全行业。

长期来看,演员限薪有利于降低电影制作成本,使片方致力于提升剧本、拍摄和后期 制作。

龙头影视 公司已初步具有较完整的项目流程管理能力,将受益于制作方 投入的提升。

根据艺恩调研显示,目前中国视效公司品牌认知度排名前三的公司为BaseFX、聚光绘影和天工异彩,这三家公司均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户源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而MORE、楷魔视效、诺华视创等新锐公司也逐渐崭露头角。

BaseFX以多次参与好莱坞电影制作闻名,曾三次获得艾美奖,主导《捉妖记》视效制作,天工异彩则通过投资物理 公司盛悦国际纵向打通物理 和数字 ,曾历时8个月完成《寻龙诀》全篇多个视效镜头制作。

此外,近年来国内玄幻、仙侠等需要视觉 的电视剧涌现,有利于视效公司积累制作经验,为后续科幻片的高端技术研发做铺垫。

高知科幻迷渐成消费主力,高端观影与衍生品需求强

随消费水平的提升及多年来好莱坞科幻大片的普及,中国科幻电影受众群正逐渐形成,80、90年代 代接受外来科幻文化的科幻粉丝也正成为消费主力。

根据中国科幻协会的观点,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美元时,公众对前沿科学进展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