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一个没有儿子继位的皇帝,朱厚照,葬在康陵。
很多皇帝会被后人乱评抹黑,明武宗朱厚照被黑得最惨,昏庸、残暴、好色等等,被贴上了各种各样负面的标签。
为什么会被历史评价成这样呢?因为他的下一任皇帝不是他儿子,而是明孝宗朱佑樘之侄,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
历史都是活着的人写的,所以怎么写在于让你怎么写。明武宗朱厚照好色,这很可能,但是如果说朱厚照强抢民女,身为帝王,三宫六院那么多漂亮妃子,好像不符合逻辑。
如果说昏庸,朱厚照重用八虎,权力始终自己控制,刘瑾犯事,朱厚照直接将其杀了,宦官集团始终在他的掌控之下。无疑就是为了使朝堂达到一个平衡。
朱厚照当时还重用了李东阳、谢迁、杨廷和、杨一清等人才,文官对外治理国家、宦官对内制衡文官,相得益彰。
蒙古小王子率军来犯。朱厚照亲自做出指挥,以小股兵力为诱,大部队包围的策略,大败蒙古军队,史称“应州大捷”。
朱厚照虽然小错不断,但是在军国大事上,却丝毫也不含糊。但在史料之中,对于朱厚照的各种缺点无限放大,添油加醋。
朱宸濠(-)明代宁王朱权的第四代继承人,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宁康王朱觐钧庶子,出生于南昌祖籍安徽凤阳。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借口明武宗正德帝荒淫无道,集兵号十万造反。
在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时,出现了一个历史人物,王守仁现在大家都在学习的王阳明。王阳明平灭叛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个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思想一直受人尊崇。
武宗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武宗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这些都是正德年间大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
《明史》赞曰:明自正统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后人不要以片面之词看待历史,演戏是演戏,事实不一定是记载的那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