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虽然在单体建筑的技术和造型上日趋定型,但在建筑群体组合、空间氛围的创造上,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明清建筑的最大成就是在园林领域。明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园林都是最具艺术性的古代建筑群。中国历代都建有大量宫殿,但只有明清的宫殿——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
明十三陵现存的古城市和南北方民居也基本建于这一时期。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是明清城市最杰出的代表。北京的四合院和江浙一带的民居则是中国民居最成功的典范。坛庙和帝王陵墓都是古代重要的建筑,目前北京依然较完整的保留有明清两代祭祀天地、社稷和帝王祖先的国家最高级别坛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北京天坛,至今仍以其沟通天地的神妙艺术打动人心。明代帝陵在继承前代形制的基础上自成一格,清代基本上继承了明代制度。明十三陵是明清帝陵中艺术成就最为突出者。
明十三陵以往的建筑历史研究者,常常因明清时期单体建筑艺术性的下降而贬低明清建筑。实际上,明清建筑不仅在创造群体空间的艺术性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在建筑技术上也取得了进步。
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明清建筑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这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节省了大量木材,从而达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明清建筑还大量使用砖石,促进了砖石结构的发展。其间,中国普遍出现的无梁殿就是这种进步的具体体现。
总之,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并非一味地走下坡路,它仿佛是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夕阳,依然光华四射。
圆明园复原图在建筑方面,明清到达了中国传统建筑最后一个高峰,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官式建筑由於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标准化,在清朝政府颁布了《工部工程作法则例》,民间则有《营造正式》、《园治》。由于制砖技术的提高,此时期用砖建的房屋猛然增多,且城墙基本都以砖包砌,大式建筑也出现了砖建的“无梁殿”。的由于各地区建筑的发展,使区域特色开始明显。在园林艺术方面,清代的园林有较高的成就。
圆明园复原图现代都市中的仿古建筑:青岛西海岸中国院子
唐岛湾中国院子复立明清古建筑14.5万平方米,是国内第一家仿古的古建筑博览园。该项目落户唐岛湾,将把青岛市的建筑历史拉长年,相比于青岛市区极具欧陆风情的八大关风景区,“中国院子”可以在位置、性质上进行互补,形成“东海岸有八大关,西海岸有唐岛湾”的城市风貌,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地标和山东影响巨大、前景美好的文化旅游胜地。
中国院子中国院子分为南北两个院子。南方院子,玲珑秀气;北方院子,大气规整。对梦想的追求曲曲折折蜿蜒至今,中式园林营造出最佳的人居环境。
南方院子占地42亩,汇聚从浙江、江西等地迁建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带有天井。含复建古民居19座、仿古民居2座、亭台4座,平均建筑面积在平方米左右。
中国院子北方院子占地40亩,集结山西、陕西等地迁建的“晋派建筑”,四合院落,自成一统。含复建古民居21座、仿古民居5座、亭台4座,平均建筑面积平方米左右。
中国院子南北两座院落相聚约米,由聚贤巷连接,功能为文化商业街,占地约53亩,规划建筑面积约平方米。
中国院子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