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资源 >> 正文 >> 正文

揭开明朝建文皇帝行踪之谜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11/23
白癜风要注意哪些 http://m.39.net/pf/a_4609706.html

惠帝葬身火海,还是出家做和尚

燕王兵陷帝都之时,一片混乱,据清张廷玉等着《明史恭闵帝》所记:“宫中起火,帝不知所终。”坊间流传惠帝一把火烧了奉先殿,仓惶逃走,令燕王以为他已自焚死。燕王找不到惠帝尸体,便以葬身火海的马皇后骸骨,讹称惠帝已死,并登上皇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王朝,竟被藩王篡位,实在史无前例。

明成祖掌握了百官,致有秀才鹤龄于正月元宵和其所撰对联:“

”月明灯明(月灯长明)大明一统”,曰:“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但他对惠帝追杀,则不遗余力。他所得到消息是,或谓惠帝确已葬身火海,尸骨无存,或谓惠帝已出家做了和尚,又有谓他已逃到西洋。他于是命三保(宝)太监郑和带领船队,以访仙之名,到西洋去寻访惠帝。历史上对成祖命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和做法,有许多讲法。《明史郑和传》:“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又说他想包抄蒙古残余势力,帖木儿帝国;或者扫荡朱元璋抗元时死对头张士诚旧部,(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即曾是张之幕僚),。这些推论大都有些道理;事实是,永乐三年()6月,郑和帅领多艘海船,第一次在苏州刘家河(今苏州太浏河)出海巡访。自至年的28年间,他一共七次下西洋,到过印度洋沿海30多个国家。

几次寻访不到之后,成祖相信惠帝已不在人世;到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时,明成祖梦逝,由儿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仁宗短命,一年而卒,再由他的八、九岁儿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由祖母徐太后及三位老臣辅政。由于出航西洋花费过大,故郑和第七次下洋回来之后,再也不出了。正统年间明英宗释放了建文之子,并赐给田宅仆役。

至于惠帝行踪,世仍流言满布,不是说他出家做了和尚,就是说他已逃之夭夭,但流言只是流言而已。贵州安顺市关领的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晒甲山红岩,一块巨石上刻有几百年来一幅神秘文字,人皆称之为天书,但都莫能解答。江南造船厂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林国恩穷九年研究之力,于年发表研究心得认为是惠帝同属下逃到贵州山谷之间,故意用文变体,加上篆、隶、草书、象形文字和图画混合,写了一道檄文(诏书),召令天下起兵勤王。他认为内中的符号文字的解读是:

燕反之心,迫朕(皇龙)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残酷杀害(段、殷、牢、杀、子民),致尸横死,白骨累累,罄竹难书。使大明日月无光,变成囚杀地狱。须降伏燕魔,做阶下囚(斩首清灾)。丙戍(年,永乐四年)。

一时间,大家以为多年之谜找到答案了——惠帝逃到贵州,在少数民族里栖身,但年,一个古墓的出土,却全盘推翻了这个解读。年,福建省宁德县发现了一个古墓,墓葬的方位、雕饰,与明朝的皇帝墓很相似(明朝皇帝葬北京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寿山下)。又发现得舍利塔和明代的云锦袈裟,袈裟上有五爪金龙,考古学者推断为惠帝之墓。靖难之变年之后,惠帝行踪之谜,可说解开了。他原来从北京去了离南京余华里的福建宁德,真的做了和尚。这不仅印证了坊间俗传:朱元璋死时,曾将一匣交给近臣收藏,要他们在惠帝急迫之时,才能开匣启视。当燕王兵临宫门时,近臣想起此事,打开匣子一看,里面有僧袍一件;于是近臣知道朱元璋旨意,乃将惠帝化装成和尚,带出宫外,虎口余生。因为发现墓地在福建宁德,更使人想到,久存其名,但一找不着实际地址的少林寺,就在宁德,也就惠帝秘密藏身之处。因为南少林多武僧,可以保护惠帝;传说年羮尧有一子年少卿,在年羮尧出事之后,也是托庇于南少林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