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这里是小呆瓜,欢迎来到趣味历史系列之明史第六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纷争。上期讲到因为道士陶仲文的一手操作,嘉靖帝从此不再搭理自己的儿子们。那么,在兄弟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大家都知道呀,皇帝一般是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的规则进行的。从古至今的许多王朝都出现过兄终弟及这一现象,但在明朝,这种现象尤其多。而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今天咱们要讲的主人公,明英宗朱祁镇以及他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钰。
要讲这么两位,就绕不开一道坎,那就是发生明朝前中期的著名变故,土木堡之变。
一、相亲相爱的兄弟
大明宣德十年(公元年),一代明君宣德皇帝朱瞻基驾崩。将一片大好河山留给了他的儿子,皇长子朱祁镇,当时,朱祁镇年仅九岁。他是大明继位时年龄最小的皇帝,后世的神宗皇帝继位时还十岁呢。
帅帅的英宗一个该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家伙突然继位,不用我说,大家想必也能看出来。人心浮动,主少国疑。不过年轻的英宗皇帝在太皇太后张氏(朱高炽之妻,英宗的奶奶)和“三杨”内阁的辅佐下,展现出了明君的一面。他借着宣宗皇帝留下的大好形势,再下西洋,发动北征,整顿吏治。大明欣欣向荣,发展势头十分良好。
在此期间,他跟自己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的感情还是很良好的。朱祁钰是由一位吴氏宫女所生(公元年),两人关系十分要好。英宗刚刚继位,就把弟弟封为郕王,而且特别规定让朱祁钰奉藩京师--在此之前还没有过藩王留在京师的。
不过也很容易理解,两个小孩子打小一块儿长大,自然是感情深厚。朱祁钰此时只想当一个锦衣玉食的藩王,皇帝哥哥隔三岔五来串门,还给自己许多赏赐,多是一件美事啊!至于皇帝,害!鬼才当呢!
电视剧《明妃传》中的朱祁钰就这样,两兄弟分别长到了23岁和21岁,这一年,是大明正统十四年。(公元年)
二、土木之变
事实上大家对这件事应该已经很熟悉了。罪魁祸首王振王太监嘛!朱高炽的小舅子张克俭也逃不开干系。当然更重要的是三杨和太皇太后张氏此时都已去世。于是王振得以获取皇帝信任,开始大权独揽。
宣宗皇帝朱瞻基这辈子其实也犯过不少错误,其中之一就是设立了内书堂。其目的是教太监识字读书,可惜没想到适得其反,后世权倾朝野的刘瑾、冯保、魏忠贤,无不是这一规定的直接受益者。
上一期咱们提到,明朝的皇帝是很懒的,内阁交上来的文件有时候懒得盖章,甚至懒得看。咋办?秉笔太监和司礼太监应运而生。秉笔太监批示(后来内阁也有此权力),司礼太监盖章。皇上他老人家甚至脑子都不用动,就把国家大事给处理了。王振时期虽然这一制度还不完整,但也凭此操控了朝政。这小子是典型的没事找抽型人格,作威作福就算了,在明知道自己素质低下的同时还想建立不世功勋。交趾反了,打!蒙古人不老实,揍!完全不考虑百姓生活,不考虑后果,一句话概括,他既没本事,也不知道收敛。
所以,当他得知也先(马哈木之孙)来的时候,简直比也先本人还要激动。立即表示要派出大军征讨也先,征讨就征讨,还偏偏要皇上御驾亲征。
此时皇上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更何况,打小他爹就跟他讲过太宗的金戈铁马,太祖的驱逐鞑虏。再加上此时大明朝国力正处于巅峰,打个也先,还不是轻轻松松?
于是便有了土木堡之变,大家都知道呀,大明败了,大军丢盔弃甲。粮草兵械和财宝古玩全让蒙古人缴获了,虽然王振让樊忠一榔头砸死了,但是皇帝大人也被抓了。一仗过后,大明元气大伤。
土木之变郕王朱祁钰其实老早就看王振不顺眼,也劝过哥哥三思,只不过嘛,没劝住。现在皇上被抓,也先兵临城下,这回可真算是天子守国门了!
更气人的是,也先利用到手的英宗,不断对大明进行敲诈勒索,甚至带着英宗到处叫门(这也是朱祁镇被称作叫门天子的典故由来)。守军也懵啊,不开吧皇上的谕旨哪有不从之理;开吧,开门揖盗这算是通敌叛国。
大臣们人都傻了,咋办,最好的办法是再立一位皇帝,可皇上的幼子朱见深才两岁,连自己大小便都控制不了,指望他控制国家?幸好,孙太后(就是若微哦)此时站了出来。力排众议,郕王朱祁钰走马上任,正式称帝,遥遵朱祁镇为太上皇,朱祁镇也成了大明第一位太上皇。不过嘛,孙皇后到底也是老谋深算,提前约定皇太子依旧是朱见深。此时的朱祁钰没想那么多,他还在考虑怎么把亲爱的哥哥接回来,于是便答应了。这一答应,就为后来的诸多事件埋下了伏笔。
三、兄弟阋于墙
京师被围,震惊全国,危难之际,朱祁钰展现出了过人的能力。任用于谦等主战派,加强内部团结。同时号召勤王之师拱卫京师,随后听从于谦等人的建议,坚壁清野,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变卖宫内珠宝作经费,囤积粮草,誓死抵抗。
此时的大明可谓同仇敌忾,士气高昂,勤王之师战斗力虽弱,但人数众多。再加上也先对地形不熟,且有轻敌的念头,朱祁钰和于谦于是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此时,朱祁钰的威望可谓无人能及,况且他也逐渐习惯了九五之尊的权力和地位。于是,朱祁钰正式称帝,改元景泰。(没错,景泰蓝就是这时候烧的。)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此时大明内部对朱祁镇能够回归已经是不抱希望了,毕竟也先刚打了败仗,急需找人出气,没什么用的朱祁镇自然首当其冲。大明这方面已经准备召开朱祁镇的追悼会了,虽然死得挺窝囊,但面子还是要给的。朱祁钰也接连派出许多使臣跟瓦剌谈判,从各个方面暗示英宗已经没用了,你们赶紧宰了得了。
要说这也先还真不是一般人,他扣留英宗,就是不杀。每天好吃好喝供着,比对自己亲弟弟都亲。大明内部于是又开始燃起了希望。朱祁钰不能接受这种结果,于是偷偷把之前抓的瓦剌俘虏都给开膛破肚了,还故意走漏风声给瓦剌知道,心想着这你们还不动手?
可是奇迹出现了,明朝这边象征性的派了一位使臣准备把英宗的遗体领回去,可谁曾想一番唇枪舌剑,居然把活生生的英宗皇帝给领了回来。(也先可能料到了之后发生的事,细思极恐啊。)这下子朱祁钰算是傻眼了,看着自己的哥哥,他陷入了沉思。
嗯,要不把哥哥杀了得了.....
朱祁钰坐在皇位上看着面前的传国玉玺,权力的滋味让人沉醉,更何况是皇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现在哥哥要回来拿走这一切,他能同意吗?更何况,英宗是打了一场败仗的,几乎把大明的脸面都给丢光了。反观他,威望无人能比。英宗不能,也不可能再复位了。
英宗皇帝还是很识大体的,景泰皇帝朱祁钰把他幽禁在南宫,他忍了;不给食物饮水,他忍了;砍掉乘凉的树荫,撤走必需的生活用品,他也忍了;废掉他儿子朱见深的太子身份,他,忍了。
没错,朱见深被废了,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被立为太子。面对新皇的压迫,孙太后此时也不好再说什么。一场土木堡之变,居然让大明产生了这么多的变故,王振老兄如果还能知道,想必会被自己的壮举惊呆吧!
这一幽禁,就是七年时间。
朱祁钰其实单单讲执政策略,还是可以的,他虽然年龄小,但手腕着实比他哥哥强了不少。废朱见深,立朱见济,遏制群臣,制衡孙太后。他在短短的七年里将因为土木堡之变元气大伤的国家重新拉了起来。而且工作很积极,就是有点喜欢嗑药,这对他的身体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危害。加之朱见济早夭,他一直没有生下新的皇子,眼看后继无人,也让他变得冲动易怒熬夜酗酒。
脾气整天乱糟糟的,身体能好吗?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在景泰七年,朱祁钰重病不起。
此时的英宗还在南宫数蚂蚁,被废的朱见深在孙太后的保护下每天过着心惊胆战的生活,朱祁钰又没有后代,眼看大明后继无人,帝国上下都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咋办?
办了他!
四、复位,结局
说来也好笑,朱祁镇算的上是明朝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了,他这一生创造了诸多第一。什么第一个被抓的皇帝、登基时年龄最小的皇帝、第一位太上皇、首位废除殉葬制的皇帝。可谓奇遇满满,履历丰富,跟网文男主开挂似的。
当然了,还有一个:第一个两度在位的皇帝。
大明景泰七年正月十七日夜,大臣徐有贞、武清侯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一系列英宗党趁着夜色砸开了南宫大门,将英宗带走。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皇城,进入金銮殿内,等到大臣们来上早朝,发现英宗皇帝居然坐在宝座上,一时间都有点不知所措。徐有贞等人跪称万岁,大臣们身不由己只能顺水推舟,英宗皇帝朱祁镇稀里糊涂地再次登基。史称“夺门之变”。
恩,是挺莫名其妙的。
而此时的朱祁钰正躺在床上思考人生,突然听到朝钟响起,这才明白大势已去。这位将自己哥哥囚禁了七年的弟弟此时已是弥留之际,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祁钰看开了,这一刻,他重新成为了当年那个跟在哥哥身后的小孩。
交给你了,哥哥。
一个月后,朱祁钰驾崩,朱祁镇改元天顺,正式开启新的王朝。
长城形势图,大明的国门。素材来自网络在瓦剌那里受的罪遭的痛苦,在南宫每天数蚂蚁的枯燥生活,每天被监视、被虐待,儿子被废......朱祁镇按理说应该把弟弟挫骨扬灰才是,可他并没有,只是给了朱祁钰一个戾的封号,取消帝王建制,以亲王礼仪葬在西山,将他移出太庙。
可能朱祁镇也明白,是他的弟弟替他力挽狂澜,守住了大明,因此他虽恨朱祁钰,却并没有再过多追究。
当然,罪不能白受啊。不知道是不是饱尝人情冷暖,民间疾苦。朱祁镇变得十分刻薄寡恩,他杀于谦,诛景泰旧臣,大肆提拔夺门之变的功臣。任用奸佞,宠信小人,把好不容易喘口气的帝国搞得乌烟瘴气,跟心理扭曲了一样。
所以啊,欲使人灭亡,先令其疯狂。朱祁镇纯纯的反面教材,大家不要学哦!
天顺八年,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皇帝驾崩,皇太子朱见深即位,新的王朝新的开始,历史重新滚滚向前。
这就是这对兄弟的一生,讲真的,俩人都是可怜人,朱祁镇一失足成千古恨,亲弟弟千方百计要杀他,亲儿子被废,自己好不容易回去却坐了七年的牢。吃不饱穿不暖,家具不给配,很多时候都是靠结发妻子钱皇后做女红来换取生活费。北京这地方大家都知道啊,冬天冷死夏天热死,南宫的树全被砍掉,夏天不能乘凉;炭火不给提供,冬天冻得瑟瑟发抖。简直比渣滓洞还白公馆,换做我们也忍不了。
朱祁钰呢,亲哥出去浪,浪没了,连带着国家都差点没了。水晶爆炸指日可待,还好自己一顿操作力挽狂澜,好不容易掌握大权哥哥回来要重新拿走。换做是我们自己,恐怕也不能答应。想让自己儿子当太子结果还夭折了,大哥的儿子看着弱不禁风却活得好好的。孙太后又整天跟他作对,保护朱见深,大臣也是跟他貌合神离。这七年,他也不好过。(当然他的手段确实有不可取之处,大家不要模仿。)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皇权。这对奇葩的兄弟,到头来还是因为它争的你死我活。
权力是毒药,这是一位伟人的名言。很多时候,世间的纷争都是因为它,在它面前,什么亲情、友情、爱情,都会被碾碎。尤其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国古代四百多位皇帝,好多都是死于内耗,这些看上去风光无限的帝王们,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那一批人。
唉,这万恶的封建社会。
明英宗朱祁镇,分别于公元至年和公元至年在位。拥有正统、天顺两个年号。谥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明十三陵中的裕陵。
明代宗朱祁钰,于正统十四年(公元年继位),景泰七年去世。被移出太庙,废除皇帝建制,谥戾郕王,葬于西山,即景泰陵。侄子明宪宗即位后,恢复朱祁钰皇帝之位,追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景泰帝。南明时期,弘光帝朱由崧为其追加谥号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上庙号代宗。他也因此,成为少数几个没有被葬入明十三陵的明朝皇帝之一。
九泉之下,希望他俩能和好如初吧。毕竟,权力短暂,亲情无价。毕竟,物质冰冷,真情温暖。
人之初,性本善毕竟,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啊。
(当然,始终从头笑到最后的,还是孙太后,哈哈,太后还是厉害!)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正式结束了,希望大家素质三连一波!感谢大家的支持,这里是小呆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