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仁孝皇后劝善书序》
皇天敷佑下民,命我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膺君师之任平治天下,拯溺亨屯。
我先人中山武宁王,乘时际会协心辅佐,削除僭乱,提兵安集,未尝妄杀,见他将杀人者,每痛加戒止,由是全活者多。太祖深美我先人不杀之功。
吾在孩提时,太祖见之,指谓我先人曰:卿不杀人,最有阴骘,是女必贵,其以为吾儿妇,宜善视之。
吾性素不敏,幼闻父师之教,获通诗书之典。夙入宫庭,上承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髙皇后教训之笃,日侍左右独被眷爱。恭事今皇上三十有三年,昕夕谨惧,尚念古之贤妃哲后作配帝王,克成内助,垂范悠久。
惟我髙皇后,同勤开创,茂建鸿基,盛德昭彰,卓冠万世,备历艰难,化家为天下,隆子孙无穷之福。嘉言善行,永媲诗书图史之美,起敬起慕服膺敢忘。
皇上至圣诚孝道,德隆盛缵,太祖积累之仁,藉圣母诞毓之庆,本源深厚,厥有自矣。
莅祚以来,夙夜勤励,惟恐一民不得其所,一物不被其泽,每退朝,日晏未食,吾躬侍左右。皇上语吾曰:皇后少休。吾稽首曰:主上勤劳妾敢自暇。皇上曰:朕惟欲生民皆寿不疵,皆乐不扰,皆富不穷,协于一德,归于至善,朕劳而天下逸也,吾再拜曰:勤劳,政治之本;仁厚,福庆之源。故天地运而万物生,圣人劳而百姓足。
主上仁覆天下,勤劳如此,诚所愿也,涤惧无以奉承,窃惟仁者善之所由生也,善者福之所由基也,是故求福莫大于为善,省已莫严于知戒,用是辅仁,其或庶几间采三教圣贤劝善惩恶之言,类编为书。举言以,提其要,因事以著其实,凡二十卷。名曰《劝善书》。
取以省览以防念虑之萌,夫一念之几甚微,而休咎之征甚速,且修善蒙福,积恶蒙祸,善恶之报,理有必然。
如书之所为者善,则夜之所梦者品善。书之所为者恶,则夜之所梦者品恶,善恶实根于动作,同福响应于形声。譬之种嘉谷则获稻粱,长稊稗则成芜秽,视此以为警。于善如嗜饮食,于恶如畏蛇蝎,积小善可以成大善。积小恶终必成大恶。善积而福及无穷,恶积而殃流百世。
致谨于几,动之微,加严于取舍之际,则必无过举,明无人非,幽无鬼责,福禄自然而生,为圣为贤,证道证果,皆由于此矣。
吾揣德凉薄,光位后宫伏覩皇上仁民爱物之心,至矣盛矣,故无所不用其极,谨录为是书,序而传之,以训以戒。
吾所自编随得随录,然古今事繁,记载非一家,恐采择未精,不能无脱略,尚有望于增益者,固虽不敢方古着述,其于劝善惩恶之道,粗备矣。观者诚能于此而尽心,笃则来必无补于修省之万一云。
永乐三年二月初九日
《劝善书》书影《劝善书》翻译
皇天护佑百姓,命我太祖皇帝(朱元璋),应君王之重任,平乱治理天下,拯救天下苍生。
我先父武宁王(徐达),因缘际会,协力辅佐,铲除祸乱,带兵安集,未有乱杀,见别的军将乱杀人,每次都加以制止。太祖夸先父止杀之功。
我在孩提时,太祖见我,指着我对先父说:你不乱杀人,大有阴德,这女孩以后必然富贵,以后就做我儿媳妇,你得好好看待她。
我性子迟钝,小时候听父亲师傅的教导,通习诗书文章。后入宫廷,又承蒙马皇后的指引,侍奉左右,独被眷爱。侍奉今皇上三十三年,每天都自省,念古今帝后贤妃,怎么辅佐皇帝,成贤内助,垂范长久。
我朝马皇后,一起创业,建立大明基业,功劳德行都是万世之冠。备经艰难,拥有天下,护佑子孙万代福荫。嘉言善行,如诗书图史中典范之美,敬慕钦服不敢忘。
皇上至诚至孝,德行隆厚。太祖积累的仁德,马皇后留下的福萌,深厚长远。、
自登基以来,夙夜勤励,唯恐一个百姓无家可居,天下万民没被关照。每当退朝,忙碌到吃饭没时间。我在身旁左右。
皇上对我说:“皇后你先去休息。”
我答:“皇上勤劳如此,我哪能独自休息”
皇上又说:“我之所以勤劳如此,是愿天下百姓都长寿无恙,安居乐业,富裕而不致穷苦。天下都同心同德,我一个人辛苦,天下人都安逸舒适啊。”
我感叹答道:“勤劳,政治之本;仁厚,福庆之源。所以天地孕育万物生,圣人劳而百姓足。皇上仁德天下,勤劳如此,我所愿也。”
但我却无以有所辅助。于是想到,仁德,因为善念而来。善,是福报德根基,所以求福气莫如行善,自省自身,严于律己。用来辅助仁德。因此采儒释道三家圣贤经典言语,编撰成书,举起概要,著有二十卷,名叫《劝善书》。
取其自省,防微杜渐,一方恶行发生,修善蒙福,积恶蒙祸,善恶之报,理有必然。
像书中做善者,夜里梦中都行善。书中有为恶者,梦里都行恶。善恶之事,在于行为。如同种下好的种子,就会丰收。如果种的杂草种子,收获自然是野草一堆。所以要以此为警,对善想吃饭一样,对恶像对蛇蝎一样。积小善可以成大善。积小恶终必成大恶。善积而福及无穷,恶积而殃流百世。
谨言于行,严加取舍,则必定没有过错之举。活着不会有人论是非,死后也没人责备。福禄自然而生,成为圣贤,证道证果,都是这样来的。
我福德浅薄,成为皇后,天天看到皇上爱民爱物之心,可谓用尽心意,无所不用其极,所以编纂本书,做序而传天下,做训示以警戒。
我所编书,有所得就写下来,但古今天下事,记载又不是一家之言,怕摘录得不精,有所脱略。但能让世人有所帮助,所以哪怕不敢下手,但对劝善惩恶之道,也粗略写备。读者如果能用心读来,也必定对修行自省有所帮助!
永乐三年二月初九日
文中事:
徐妙云,徐皇后,史称仁孝文皇后,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之嫡长女。她比朱棣小两岁,“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明太祖朱元璋听说徐达此女贤淑,与徐达订下婚约。朱元璋曾亲至徐家,为儿子朱棣聘为妃。
洪武九年,十五岁的徐妙云嫁给十七岁的燕王朱棣为王妃。先后,生下长女朱玉英,长子朱高炽(即明仁宗),朱棣共四子五女,除一幼子幼女,皆是她所生。徐妙云姿色秀丽,温和贤惠,马皇后不只一次当众称赞这位儿媳妇。
洪武十三年,随朱棣就藩北平。后来,建文帝削藩,朱棣起兵靖难,在朱棣往大宁“借”兵之际,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徐妙云亲自登城督战,与世子朱高炽保卫北平城。建文四年,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结束,徐妙云再次踏入南京皇宫的时候,已经是明朝皇后了。
做为妻子,徐皇后也倾尽全力相助明成祖。永乐元年颁行《梦感佛说第一稀有大功德经》。她还编写了《内训》二十篇,《劝善书》一部。
本文便是此书的序。序中说到,当年受朱元璋的喜爱,马皇后的眷顾,以及与朱棣的恩爱。
将这些书颁行,旨在推行针对女性教育,倡导修德劝善,更为丈夫朱棣赢取民心。
除此之外,徐皇后还是个贤内助,对大臣们的妻子说:“女人帮助丈夫,不仅是关心他们的衣食起居,也要多关心助益他们的前途事业。朋友的劝告,可能不太听得进去,但妻子的话,就容易入耳得多。我跟皇上朝夕相处,从不以私欲开口,一切都以百姓为念。希望你们也以此自勉。”——“妇之事夫,奚止馈食衣服而已,必有助焉。朋友之言,有从有违,夫妇之言,婉顺易入。吾旦夕侍上,惟以生民为念,汝曹勉之。”
大明仁孝文皇后徐氏画像可惜,徐妙云年寿不永,只做了四年皇后,就在永乐五年(年)离世,时年四十六岁,谥号仁孝皇后。临终前,她还劝谏朱棣,让他爱惜百姓,广求贤才,不要骄惯自己的娘家。
她还叮嘱太子朱高炽说:“我一直惦记当年‘靖难之役’,为守北平城,应命作战的将士妻女家属,可惜的是,一直没机会能跟皇帝一起北巡,亲自向她们嘉奖抚恤。”——“曩者北平将校妻为我荷戈城守,恨未获随皇帝北巡,一赉恤之也。”
徐皇后去世时,朱棣悲恸异常,并从此再也不立皇后。
后来朱棣命礼部尚书和术士,选陵址于昌平县天寿山,徐妙云也是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17年后朱棣北征驾崩,与她一起合葬长陵。
明成祖朱棣画像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