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十三陵坐落在北京昌平区的天寿山麓,分别埋着明朝永乐皇帝定都北京后的十三位皇帝,他们分别是明成祖的长陵,明仁宗的献陵,明宣宗的景陵,明英宗的裕陵,明宪宗的茂陵,明孝宗的泰陵,明武宗的康陵,明世宗的永陵,明穆宗的昭陵,明神宗的定陵,明光宗的庆陵,明熹宗的德陵以及崇祯皇帝的思陵。
明朝自朱元璋开国以来,由于明太祖定都南京,所以死后葬在南京明孝陵,建文帝被四叔朱棣夺了皇位,本人也不知所踪,所以建文帝没有陵寝。但为何从明成祖定都北京后明朝一共有十四位皇帝,而我们现在却通常说明十三陵呢?又唯独缺少了哪位皇帝呢?
这还得从明朝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说起了,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宦官王振之言御驾亲征征讨瓦剌,却不想被瓦剌首领也先围困在土木堡,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也被瓦剌活捉。于是瓦剌带着明英宗这张“王牌”一路扣关,兵锋直指北京城,眼看明朝就要重蹈“靖康之变”的覆辙,这时站出来了一位英雄人物——于谦,他力排众议,不南迁,不媾和,坚持与瓦剌决一死战。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于谦于是迎立明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继位,是为明代宗,在君臣共同努力之下,终于打败了瓦剌,保住了明朝的江山。
明代宗朱祁钰瓦剌决定议和并同意将明英宗放回,但问题来了,国家已经有皇帝了,明英宗回来又放在哪个位置?只好让明英宗去做太上皇,放在宫中闲养。
明英宗回来后被安置在南宫,明代宗为了防卫自己的哥哥于是将南宫的门全部锁上,没有皇帝的同意任何人不得去南宫见太上皇,可以说太上皇在南宫中过了八年的囚犯生活。明代宗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不惜贿赂臣下同意他废除明英宗的太子,只可惜自己的太子夭折,代宗为了让自己生出儿子,每天纵欲,致使身体搞垮了,在病重时期被徐有贞和石亨等人迎接太上皇发动夺门之变成功使得明英宗复辟。
明代宗剧照可想而知,重新当了皇上的明英宗可谓对弟弟代宗恨到了骨髓,也有种说法代宗是被英宗派去的人给杀死,并且下令废除代宗的帝号,降为郕王谥号戾,按照亲王的葬礼埋在北京的西山,也只是等英宗的儿子宪宗继位后才恢复了代宗的帝号。
只可惜挽救大明的明代宗死后也没能按照皇帝的礼仪埋在万寿山,可见政治的残酷,也使得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明朝皇陵只有十三陵,而并非十四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