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田昆利都在果园里忙活。作为北京乡土专家、全国农业劳模,以前这个时候,田昆利都在给果农传授种植管理技术。今年受到疫情影响,相关教学交流活动都暂停了。“农时不等人,这段时间合作社缺少人手,所有人,包括管理人员都要到园子里突击修剪苹果、樱桃的新梢,不然,果树营养会流失,影响果子品质。”田昆利说,作为农村带头人,光是种植技术好还不行,“和种大田不一样,做都市农业的核心是精细化管理。”
田昆利在田间。受访者供图
从种大田到护理果树
田昆利是北京昌平区南邵镇营坊村本乡本土的农民,因为好琢磨、肯钻研,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就在村集体担任农业技术员,是远近闻名的乡土专家。
营坊村历史上就是优质苹果产地。由于地处十三陵水库南岸,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阳坡,山前土壤、水质、气温都为苹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年,日本友人赠送给昌平6根富士苹果接穗,自那时起,营坊村的苹果也逐渐从传统品种替换成富士。
当年,在村里从事大田种植的田昆利发现,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每个环节都有讲究,渴望成为“技术大拿”,于是,二十来岁的田昆利“黏着”农技人员,学起了果树管理技术。
在乡村,每项技术要想在农户中间推广开,都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
年前后,营坊村的苹果树都分给了各家各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一年,市民路过田昆利的苹果园,吃到又大又甜的红富士,第二天,又带朋友来采摘,一下买走上万元的苹果。这件事让村民受到“刺激”,看到管理果树的益处,于是开始跟着田昆利学习果树管理。
为了统一标准、高效利用京郊农地,年9月,田昆利成立北京营坊昆利果品专业合作社。果园面积从多亩逐渐增加到亩,管理技术上,从成树修剪、病害防治、施肥套袋等细节进行规范管理。营坊村的苹果优果率随之大大提高,截至目前,营坊村苹果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苹果销售也从原来的论筐卖变为按个卖。
“眼下种植的品种仍要根据市场,不断调整。”田昆利说,目前合作社引进新品种,采取矮化密植的方式,种植着色好、成熟早的新品种。“京郊农业土地金贵,人工成本高,讲究的是土地效率,和种大田不一样,做都市农业的核心是精细化管理。”
从经营都市农业到培养年轻一代
作为农村带头人,光是种植技术好还不行,还需要具备自我迭代的创新精神。
就在营坊昆利合作社完成苹果标准化种植后,田昆利发现,消费者已经不满足果实的个大、脆甜,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