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于很多我们常见的词语拆分开来两个字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思,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比如“皇帝”这个词,“皇”代表“三皇”,“帝”代表“五帝”;再比如“寺庙”,“寺”是指偏向朝廷设立的机构如大理寺,而“庙”是指民间的“庙宇”。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坟墓”也是此此,“坟”和“墓”所指各有不同,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谓“坟”是指“土之高着为坟”,所以“坟”就是高于地面的土堆,后来也是指埋葬死人的地方,与之相对应的是“墓”,“墓”字上“莫”下“土”,“莫”意为“黄昏”、“夕阳西下”。“莫”与“土”联合起来表示“在黄昏时刻下葬”,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推平,不植树者称墓,也就是在下葬死人之后不留任何标志,正因如此小说《鬼吹灯》中摸金三人组寻找墓穴,需要通过看山川走势日月星辰以及风水学来寻找大墓。但是经过时代变迁,坟墓一词一般连用,也就是埋葬死人的地方,“坟”意为“坟头”,“墓”代表“墓穴”。但是在古代历史上对坟墓还有“冢”和“陵”的称呼,“冢”本身是指高而大的坟墓,能做到高而大必不是普通人的坟墓,一般是指诸侯贵族等有身份人的坟墓,如曹操的七十二疑冢,王昭君的青冢。“陵”一般专指古代君王的坟墓,如秦始皇陵、昭陵,明十三陵等,比较特殊的是为中国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孙中山先生的墓地也被称为中山陵,于此同时代的袁世凯的后人也想把袁世凯的目的称为袁陵,不过遭到了强烈反对,最后只能改做袁林,而被称作“林”的墓地一般是指家族性质的集体目的,如曲阜孔林,就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山东人过年的时候也有上林祭祖的习惯,这个林就是这个家族几辈人共同的墓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