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其中家族文化又非常的浓厚。自古以来,家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居住和休息的地方,而且还意味着血脉的传承。正因为如此,人们在生活中对家族、亲情、传承等方面有着特殊的理解和对待方式。
家族文化又涉及到礼仪的方方面面,比如每年的春节,大部分人都要去祠堂祭拜,或者上坟扫墓。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老人就会对年轻人说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或者经验,比如文本要说的这句俗语:“房过三代必走人,人过五代另起坟”,这句话有什么讲究和说法呢?
房过三代必走人我们要了解,一个人从小到大,再到结婚生子,大约至少二十到三十年。那么三代人少则需要六七十年,多则需要八九十年。可是古代的房子大多都是木质结构,在年久失修的情况下,房子说不定就会出现安全的隐患,这是其一。
其二,古人讲究嫡出和庶出,也就是说嫡子一般都会继承家里主要的东西,包括房子和财产等等。那么每一代都会有很多庶出,成年之后就需要离开家另立家门。时间越久,人就会越来越多,所以就需要很多的房子。
其三便与风水有些关系,古人建造房子特别有讲究,比如在某个地方适不适合人居住,会不会聚财娶气等等一些说法。有种说法就是三代之后此地的气数就用尽,比如家里人丁少,或者出现很多琐碎之事,那么就需要另找地方修建房子。
人过五代另起坟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就要先懂得五服。那么究竟何谓五服呢?其实要彻底地了解五服的含义一句两句话很难说得清楚,因为这涉及到古代帝王的一些统治,以及丧葬制度。狭义的说五服就是指父系家族中的五代人,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和自己。
通常情况下,这五代人的血缘关系是非常近的,而且一般情况下,未出五服基本都会葬在一个地方,其实这也表明着一个家族的团结和凝聚之力,对于一个家族来说,会是一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象征。
正是因为存在着亲疏远近的关系,那么反过来说,出了五服就意味着关系疏远,比如不在一个地方居住,甚至互相都不认识,这时候就需要另起坟地来区分。另外,古时候有说法,坟地的风水之气也只是庇佑五代,超出五代就需要另找。
结语当然,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的观念也发生巨大的改变。房子的安全性比较高,所以就不存在多少年以后会出现意外的情况。至于五代之后另起新坟,那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总之,虽然这些都是古代的一些规矩,事实上也承载着浓厚的家族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357.html